1-团队是由能力不同,个性不同,习惯也不同的人组成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团队成员就必须要携手,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团队沟通为可以达成一致的团队认知。认知的基础是信息,信息越多,就越容易把事情看透,越容易把事情做对。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够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比较正确的判断,最后把事情做对。
2-交互记忆,最早出现在社会心理学领域,是说当一个团队的成员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了之后,他们便会分享一些别人的信息,并且将之在头脑中存储,这就形成了交互记忆,或者说团队记忆。长期来看,可以显现出群体的信息优势,甚至是认知优势。
好的团队所记住的东西,一定比单个成员所知道的东西多。研究表明,越是频繁地进行面对面、直接对话的团队,交互记忆的能力越强。在需要这些信息的时候,团队成员会通过相互之间的询问将有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用于决策和判断。
我们的团队建设活动因为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设计,所以,在信息共享、经验共享和集体决策方面,效率都不是太理想。
3-“世界咖啡馆”式的团队沟通。
在一个酒店的宴会厅,每一桌都固定一个主持人不走动,负责招待吃喝,同时负责讨论事先征集筛选出来的业务一类相关问题(不同桌问题不同),同时负责记录和整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其他人每30分钟轮换座位,一同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讨论,很多问题都是自己内部可以解决的。有些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但是,也可以知道了该去找哪些部门、哪些人进行谈话和讨论。
它避免了很多座谈会上的两个弊端:
不会出现“大会议小事”的弊端;
增强了讨论的针对性,提高了问题导向。
这两条都有效地改善了团队沟通的效率。
4-更多方法
从信息分享的角度看,团队沟通是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示例:当公司下决心采取某一项变革行动之后,由总部主持变革的相关人员,组建若干个有经验的小组,然后深入到一线的各个工作单元,和大家分别召开沟通会议,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5-研究表明,沟通在很多时候,是重要的非物质性的激励方式。好的团队领导人一定要注意通过一定的方法保持团队内部各个方向的沟通渠道的畅通和沟通方式的健康。
---------------分--------------割---------------线---------------
听完了“世界咖啡馆”的介绍,我很受启发。在组织和团体中,经常会被要求参加大大小小的会议。这种会议的典型特征是一两个人主讲,其他人听,有时候还不在听,只是点卯到场。这种会议希望集思广益,希望达成共识,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很好地调动参会者的思维,参会人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的会议,效率比较低。抛开会议的组织和纪律,我个人觉得,如果管理者一定要组织人员来开会,可以在会前下更多的功夫,使得会议更有成果,更高效。
第一个建议,会议是否需要下属报告?如果需要,那么提前递交报告。管理者提前熟悉报告,挑选出需要了解的事项,尤其是有必要在会议中需要大家讨论参与的事项。如果报告不合格,不值得看,不值得拿出来讨论,那就不要占用更多人的时间。很多管理者会端出时间来做借口,但把管理者个人和所有参会人员的时间总和做个比较的话,比较结果包括会议效果的比较会很明显。
第二个建议,从挑出来的问题中做筛选研究,如果是存在共性的,那可以让这两个或几个人先行讨论(人数不宜多),讨论目标是把共性问题的描述做的更准确些,把可以想到的问题点包括方案建议总结出来。必要的话,要求一个负责的主管参与。有很多问题其实在这个阶段就是可以解决掉的,或者能达成共识的。
第三个建议,要对真正拿到会议中讨论的话题做出筛选。管理者要对此问题有先期的了解和初步的判断。
第四个建议,要挑选一个好的会议进程把控者,或者管理者做好这个会议进程把控者。要对会议的目的有清晰的意识,要对讨论的进程有适度的控制。团队会议变成茶话会,会很没有效率;团队会议是需要达成共识,包括下一步工作开展步骤的共识的,不能只顾讨论,而没有决议。
这只是会前的准备动作。我们很多组织和团体很不重视这一块,直接影响了会议最终效果。我很认同宁老师的一种理念,好的结果一定是经过精心准备和精心设计的,没有准备,缺少设计,想靠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来聚拢各型各色的人来达到预期的效果,难度太大,几乎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