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打卡:
争吵:愤怒背后的悲伤
如果沟通是以促进彼此亲密的方式进行的,两人就会进入一种良性的循环,他们的依恋关系会越来越巩固。
可是,如果沟通是以一种不恰当的方式进行的,两人之间就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和误解。归纳起来,不良的沟通方式有三种:双方都主动攻击,就会争吵;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动逃避,就是追逃;两个人都被动逃避,就成了冷战。
在伴侣之间,引发争吵的事情是五花八门的。可是争吵的模式都是类似的:就是不停指责对方,谁也不肯让步。
要想停止争吵,就要先了解争吵背后的原因。
这是夫妻交往的片段里最有趣的地方。在哭的时候,委屈是不想让对方看到的,只能躲起来哭,暗暗希望对方能发现。可是愤怒的时候,冲对方发火却容易得多。如果对方也不是一个包容的人,那愤怒的情绪也许就变成夫妻争吵的开端。
心理学里有一个情绪理论,是说像委屈和悲伤这种情绪,是出自本能的,叫初级情绪。而像愤怒这种情绪,是由悲伤这样的初级情绪引起的,叫次级情绪。
先有了委屈和悲伤,才有了愤怒和指责。从这个角度看,人们用愤怒来阻止悲伤,愤怒是悲伤的防御。
人会用愤怒表达抗议,并暗暗希望对方能看到自己愤怒背后的悲伤和需要。
可是在亲密关系中,悲伤和愤怒的功能是不同的。悲伤让人靠近,而愤怒却会把人推开。悲伤会引来安慰,而愤怒会引来同样的愤怒。
那怎么才能走出争吵的怪圈呢?
答案很简单,回到依恋的源头。看到自己和对方愤怒背后的悲伤,并且能够说出这种悲伤背后的需要。
人们害怕一旦说出自己的需要,就会被拒绝,而拒绝会产生伤害。
为了不让拒绝发生,人们很难说出自己的需要,而是习惯给自己的需要加上愤怒或者指责的包装。
为什么要加预想中的拒绝?只是因为自己害怕失望,所以提前拿起了盾牌。可是你防守的盾牌会变成刺向对方的利剑。
在伴侣之间,引发争吵的事情都是五花八门的。可是争吵的模式都是类似的:就是不停指责对方,谁也不肯让步。吵到不可开交的地步,双方都觉得委屈,你不认可我,我不理解你,都会用愤怒表达抗议,并暗暗希望对方能看到自己愤怒背后的悲伤和需要。其实都是用错了方式,用情绪去表达,而不是表达情绪,对方解读到的只有不认可和愤怒,在亲密关系中,愤怒只会让人远离,悲伤才会引发安慰,学会看到自己和对方愤怒背后的悲伤,并且能够说出这种悲伤背后的需要,合理表达需求,也不要害怕拒绝而不敢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