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密码》一书中说,美国最好的一所音乐学校里的老师,禁止学生将乐曲连起来演奏。她甚至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演奏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的练习!高水平的体育运动员,绝大多数时间都被用于相关的基础训练,只有很少的时间用于比赛和实践。基本功和技能的训练,想要“长”在大脑之中,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重复。重复训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训练必须要有针对性。
好的训练还需要反馈,尤其是即时性“的反馈,要让练习者立刻得到反馈的意见。电脑游戏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即时反的馈系统。运动员为什么需要教练?教练的一个很大作用,就是给运动员提供及时的指导,告诉运动员刚刚做过的动作效果如何,应该从哪个角度去调整。教练和老师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够提供即时的反馈。由于技能是需要通过重复训练“长”在大脑中的,那重复训练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就非常关键,如果将错误的动作“长”在大脑中可就麻烦了。所以,需要教练或者老师,随时指出自己动作中的错误,然后马上做出调整,按照正确的动作重复练习。
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教练或者老师应该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几十个学生在做一个动作练习时所犯的错误完全一样,这样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培养人才最有效的方法是学徒制,师傅带领徒弟完成一个任务,徒弟在试错中,不断得到师傅的指导,一步一步调整自己的动作,直到将标准规范的动作“长”在大脑之中,成为一个领域中的专家。现代学校中的学生,不可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个性化的即时反馈,他们能够得到的反馈就是考试成绩。但是考试的方式也被简化,为了标准化评价的方便,复杂的测试题目逐渐减少,剩下的是一大堆选择题。一个学生只有在工作之后才开始接受真正的教育,学习那些在工作中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决断2秒间》(Blink)这本书中说,当面对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时,专家往往能够在一眨眼之间就作出判断和决定,他将这个称为”直觉“。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说,专家的直觉只有在某些特定领域才可能有效:第一是你研究的东西,所在的环境必须非常规范,以至于这个东西是可以预测的;第二是通过长时间的练习,人可以掌握这些规范。而希斯兄弟在《决策》一书中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总结,他们的结论是:“直觉”只有在“环境友好”的状态下才好使,“环境友好”就是其中有短期的反馈(short-term feedback)。急诊室的医生对危急病人的快速抢救,就是建立在有快速反馈,再加上长时间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出的专家般的直觉,能够在眨眼间作出判断!
“刻意练习”概念的提出者埃里克森(K, Anders Ericsson)发现,练习的决定因素不是学习时间,而是学习环境。学生在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单独学习的时间才是有效时间!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是一个误导人的概念,练习的关键是“刻意练习”。最好的刻意练习是建立在单独练习的基础上,一帮人一起合练,可能比较有意思,但只有单独练习才能快速提高成绩。在刻意练习中也绝对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练习需要重复,而重复一定不好玩,刻意练习是提高成绩的科学方法,可不是获得快乐的方法。刻意练习需要学习者的精神高度集中,是一种非常艰苦的练习。如果你想出类拔萃,那么你要参与的这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零和博弈,你赢的同时就有人在输,这个博弈没有双赢。在这个博弈的道路上,必须要有孤注一掷的决心才好。即使很多人不需要孤注一掷的刻意练习,也需要奖励机制来刺激,提高他的练习动力。学习一个技能的初期,智商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兴趣的作用就越来越大了。兴趣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哪些人能够坚持下来。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先培养兴趣,随着练习者的能力提高,练习难度的增大,他的兴趣也逐渐提高,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系统。他的技能越是因为刻意练习而提高,他的兴趣也就越大,他就更愿意进一步练习,最终成为顶尖的高手。
第三类的标题是“霍金的答案”,这部分的几篇文章,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我们了解到普通人的思维和真正的科学思维的区别在哪里。科学家工作的可贵之处不是使用现有的科学知识,而是在于他们能够使用科学的方法。破解世界有两个方法:一个是从已知推未知,从已经掌握的基本原理,在理论上推导出所有现象,只动脑而不动手。但是,现有的科学原理还不够完备,已知的原理都不够完备,怎么推导所有的现象呢?更重要的是,所有现象背后所涉及到的相关因素复杂到根本不可能用理论推导的程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动手实践可能是探知世界的更直截了当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