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采集与用户研究
需求的本质就是“问题”,问题的本质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用户 vs 客户
- 用户user,也叫做终端用户end user,是使用产品的人。
- 客户customer,是购买产品的人
- 广义用户是需求之源
- 优先满足哪些用户需要和产品的商业目标结合起来考虑
需求采集方法的分类
- 直接采集与间接采集-->一手需求和二手需求
- 需求的提出者是不是有需求的人。客户为自己提需求-->一手需求;需求是转述的-->二手需求。
- 需求是原始的还是加工过的。直接跟客户聊-->一手需求;第三方机构-->二手需求。
- 准确性和效率各有优劣
- “全员参与采集,产品经理处理”
- 说和做,定性和定量
- 说-->观点;做-->行为。用户怎么说和怎么做经常是不一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什么这么做-->再去听
- 定性-->找出原因,偏向于了解,属于个体研究;定量-->发现现象,偏向于证实,属于群体研究。
- “Z字采集法”
- 定性+说-->用户访谈。随机抽样40个用户做访谈,写出需求列表。产品规划阶段,确定产品方向(做什么)。
- 定量+说-->调查问卷。投放20万份调查问卷,确定了需求优先级。项目早期,确定需求优先级(先做什么)。
- 定性+做-->可用性测试。找10个用户验证。项目实施过程,确定那几个需求应该怎么做,完成可用性测试,找用户验证。
- 定量+做-->数据分析。上线后的优化阶段,数据分析,改进产品。
- 是否在真实场景
- 采集过程中,用户是否和产品发生交互。发现新需求 vs 优化现有方案。电视机需求 vs 洗碗机需求。
一些实用的采集方法
- 10/100/1000: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100篇用户写的相关文章,处理1000个用户反馈。-->保持和用户接触的强度。
- 做客服,做销售,做技术支持。
- 请用户到公司开批斗会。
- 利用网络搜集抱怨。
- 定性地说:用户访谈
- “说”和“做”不一致的问题:尽量在用户可以和产品发生交互的场合下进行,让用户“说”的同时也“做”。
- 样本少,以偏概全的问题:尽量识别出可能引起偏差的因素;以增量的方式做访谈(5个用户-->基本结论-->5个用户,观察结论是否有改变)
- 用户过于强势:时刻牢记访谈目的。
- 我们过于强势:牢记访谈目的。
- 避免一组固定的问题,准备好问题清单,不照着读,只起引导作用
- 首先关注目标,任务其次:比用户行为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原因。
- 避免让用户成为设计师。
- 避免讨论技术。
- 鼓励讲故事。
- 避免诱导性的问题。
- 定量地说:调查问卷
- 用户通常是开放性问题,焦点小组通常是封闭式问题,只能获得某些明确问题的答案。
- 样本的偏差:把目标群体的特征也定义成一系列问题,放入问卷。
- 样本过少的问题
- 问卷内容的细节问题:先进行小范围测试。
- 定性地做:可用性测试
- 招募测试用户:尽可能代表将来真实的用户
- 准备测试任务
- 测试过程
- 测试结束:询问用户对于产品整体的主观看法和感觉。
- 研究和分析
- 随时做,提前做
- 定量地做:数据分析
- 不要过于学术
- 不要误读数据
- 早做规划
- 日志分析的例子
- 在对产品足够熟悉的基础上,先做出方向性的假设,再提取相应的数据并分析,得到一些现象,最好是之前没发现的现象,然后尝试解释,接下来做用户调研修正解释,最终指导产品发展方向。
- 单项需求卡片(二手需求)
- 描述了一个用户的需求到底包含哪些内容,重点是描述用户场景,谁在什么时间、地点产生了何种需求
- 拿到之后多和人交流
- 现场调查:特别小心被“非典型用户”带着走
- AB测试:基于大用户量较合适
- 日记研究:日记的作者往往是同行,而不是主流用户
- 卡片分类法:让用户一起讨论完成需求分类
- 自己提需求
用户、需求的再理解
- 需求的三种深度
- 观点和行为。
- 目标和动机。
- 人性和价值观。
- 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本我);社交、尊重(自我);认知和审美,自我实现(超我)。
- 如何理解战略需要这类内部需求
- 提出者都是广义用户,需求都需要考虑,但是要判断主次。
- 要分清楚手段和目的。实现商业价值是目的,搭建团队是手段。KPI是手段不是目的。
- 用户: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
- 用户是抽象群体:产品概念阶段,用户是假想的某一类人——目标用户、核心用户。此时们需要产品经理的经验和经历来作出假设。
- 用户是具象个体:需求采集时,我们要去接触一个个真实的用户,发现“用户故事”
- 用户又是抽象群体:整理采集到的需求时,把真实用户再合并,定义出“人物角色”,反向修正产品概念。
- 工具:用户故事
- 人物角色在需求场景下的“用户故事”。
- 用户故事描述问题,用户任务描述解决方案。
- 工具:人物角色(用户画像)
- 根据一些具体的用户故事,对某类目标用户的汇总描述。
- 典型用户:新手、专家和中间用户。
- 新手:简单易用,快速上手
- 专家:稳定可靠,性能高。有时也考虑向下兼容。
产品原则与初心
- 制定产品原则的前提,是一个产品做过需求采集且信息足够充分。
- 产品原则是整个产品团队必须达成共识的准则,依赖于团队的价值观或者产品的初心。
- 目标用户分为哪几类,优先级排序
- 产品的市场切入点,最关键的用户需求场景是哪几个,MVP必须满足哪些
- 对一个社区,人和内容都重要,哪个更重要?
- 追求用户数量还是质量,追求流水还是利润?这周太忙了,没有时间好好思考完成作业,只能先交一篇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