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加入杭州十点读书会,认识了心理学女博士翠萍姐,后来,给她写了封长信,说起我的一些困惑,之后又因读书分享会听了她学心理学后的一些心里话加上本身对这门学科的好奇,开始对心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给她写的长信是说起我情感上的困惑,她很认真地回复我存在的问题及原始家庭可能对我的一些影响,让我挖掘隐藏在内心里疼痛的原因,然后直面那些伤害。
小时的我有严重的孤僻症,五岁搬家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及家人的陪伴。学校里也因为同学瞧不起外乡人总是被欺负。三年级的时候开始拼命学习,因为成绩好而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才觉得有被重视。
这样的日子持续很多年,初二时期,因为家庭原因,成绩一落千丈,中考也只考入本地的普通高中,之后,就一直平淡地过着生活,除了学习并没有太多的社交及感兴趣的事情。
进行意向对话训练两周,从感受开始,慢慢发现自己微小的变化,思想、情绪、感知,内心对于事情的处理逐步趋于平和。
意向对话心理治疗的最大特点是不要忽略自己的感受,与事物、他人及周边环境的感受,我开始很注重这些感受,发现自己对花草的热爱并不是一时的兴起而是源于小时候一个人独立生活时就开始种花的缘故,而写作也是因为小时候它给予了我很大的安全感,没有人与我交流,我就与花草、文字说话,把所有恨的人事都记录在本子上,写完之后我会一个人痛哭,痛哭后把写的东西撕毁再重新开始面对生活。
原来,我们所能够爱的东西都是一直根深蒂固存在内心里的东西,它隐藏着、存在你生命的路途中。这是我对于意向治疗最欣喜的发现。
冥冥之中,我们所坚持的事都是一路跟着自己的步伐慢慢挪过来的,这个路程,我们回顾头再次看见的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自己是一直以来我们或多或少的做着内心里所渴望坚持的事。
昨天,思培有一个自我管理及时间管理的调查,问我平时是如何进行自我管理的及时间支配的?
从开始学习心理学,我才知道怎么蜕变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个过程我反复琢磨家庭生活、朋友关系、社会环境对我的影响以及在他们的驱动下我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和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是自己所喜欢的吗?
反反复复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2015年11月中旬到2016年1月初我将近得了抑郁症,说话口不择言,行为也是不受控制,但过往之后我发现自己内心的平和,并不像原先一样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思绪会很多,做自己想做及喜欢的事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不开心的事说出口或者发泄完毕就不会有太多想法,能够完成的事情尽量当下就去实行。(有时候还是会偷懒,不去做想到的事,相信以后的自己在时间调整上会有更多的策略)
我也分析自己的性格,一直以来我都是很能够受他人影响的人,这是很致命的一件事,就像处事没有原则一样让我内心不安,后来发现自己其实与不熟悉的人是不善言辞的,只与自己有特别引力的人才愿意搭话,性格也是内向大于外向,这样定位自己的时候发现对于那些原本就没有话题的人就逐一放下,并不强求一定要彼此的了解或者能够成为某种形式上的朋友。
现在的自己很随性,遇见当下的事就当下对待,我们不能一直沉溺于过往久久不能自拔也不能预测未来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只有安抚好自己当下的心情才能更好地看见自己的未来,一步一步发现自己每一滴的进步,给自己成长空间,愿意蜕变这才是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