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01
云姐夫妇是我们这群朋友里坚定的丁克家庭,自然比我们这些人更早的考虑到了养老的问题,他们夫妻俩的收入绝大多数都买了保险,也早早的开始看养老院。
我们一起聊天才发现,原来养老院已经那么紧俏,好的养老院需要排20年的队。
我想起去国外旅行,北海道当地的导游指着一片别墅跟我们讲那是当地的养老院,有很多中国人已经准备过去养老;
在济州岛也有很多中国人去置业为将来养老做准备。
而对于三十多岁的我们而言,心理上真正成熟好像还没几年,就需要考虑养老这件事了吗?
02
我家楼上住着一对八十多岁的老人,家里孩子在国外,一年到头也不见得回家一趟。有一次老两口推着一个大箱子准备上楼,但电梯正好有故障,我们家薛老师搭把手帮他们把箱子扛了上去,箱子很沉把薛老师累个半死,搬到家老两口不断感谢,我们也因此认识了两位老人。
两位老人看着身体和精神都还算不错,大爷以前在地方政府待过,喜欢下楼来找我爸聊天。前一阵子大爷突然不见了,我爸还挺惦念,去楼上敲门也总没有人在。
过了好些天,大爷和大娘终于回来了,原来大爷腰病犯了,去医院做了一个手术。家里也没有人能照顾病人,就大娘陪着一块住院,还请了一个护工。就这么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因为工作忙没回来看看,跟老人也只是打电话和视频,但在身边伺候端茶送水是不可能了。
大爷感慨地跟我爸说:“养这个儿子算是给美帝国主义做贡献了,我算是一点也没想着这个儿子的福气。”
在现代社会孩子工作、学习、生活的地方越来越远是一个趋势,我的周围有很多朋友希望把孩子送到国外去深造,“父母在,不远游”已然是上古的观点,而现代人因为交通的发展、地球村的发展,工作地点已经不再受地点的限制。
我们在讲养儿防老,但儿女不在身边,养了也防不了老。
03
我家倒是双方父母轮流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但主要的原因是帮我们照顾孩子。从孩子出生到孩子成长,因为我们夫妻俩都需要工作,因此家里根本离不开老人。
但是抛去孩子的原因,老人其实并不愿意跟我们生活在一起。
我的父母觉得离开了老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不好玩。这里没有他们熟悉的圈子,没有伴打牌聊天,除了陪伴孩子,就只能上网和自己出去散步,有些朋友也住得远,并不能常来常往。以至于我妈妈经常跟我说:“要不我们把小朋友带回老家吧。”
而公公婆婆到了周五我们下班回家,他们就回自己家了,也不愿意多在我们家待着,在他们看来,终归不如自己的家里自在舒心。
妈妈跟我讲我爸的理想是我们生活在他们身边,我们也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他们帮我们照顾孩子,还能不脱离自己的生活圈,可以跟老朋友们一起愉快的玩耍。
他们不是不想享受天伦之乐,只是不想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生活。
从现在看未来的趋势,年轻人总是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界限感也越来越强,而且未来服务总是越来越便捷,哪还需要我们来带孩子呢?
如果不用帮忙带孩子,那住在一起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吧。
04
小新是我的表弟,因为没有回家过年被妈妈教育了。当然,他的“劣迹”可不止这个。三十好几的小新还没有结婚,自然也没有孩子。
他不是没有女朋友,女朋友是漂亮的模特,会几门外语还会绘画。
有人会怀疑是不是女孩条件太好,不想安定下来,其实女孩很宅,而且两个人感情好的很,在一起也好些年了。
但是两个人就是还不想结婚,也没觉得有结婚的必要。
小新的父母有些着急了,就教育小新赶紧进入婚姻大门,说白了是老两口想抱孙子了。
无论父母软磨硬泡,小新坚持说:“我们不需要结婚来证明我们的感情,我们近期也没有要孩子的打算。”
私底下,小新说他才不要按照父母的规划来安排生活,他爱父母不代表他需要都听他们的。
小新和女友要不要孩子都尚未可知,怎么还谈得上让老人帮着看孩子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入婚姻,也不愿意要小孩,他们更看重自己的感受,更喜欢自由自在,不愿意受拘束。
如果没有第三代作为纽带,父母和子女又有什么理由捆绑在一起呢?
05
有一本刘彦斌的《三十年后我们在哪里养老》现在卖得比较火,它主要就是分析了人们的个人财务状况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他想说的是:现在不会理财,老了就没财理你。
按照他的算法,二三十年之后,我们可能得需要超出现在10倍的养老金来过活。
而现在社会人口上的倒金字塔结构也的确让我们的老年生活岌岌可危,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养儿防老”也实在不好指望。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除了社会保险,人家还有企业年金保险,还有商业保险;而我们大多数人却只有社会保险,有得还只是“低保”。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实现老年后享享清福还真有点困难;不过解决温饱问题不大。
好在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养老问题,商业体系的完善,二胎政策的实施都会助未来的老人们一臂之力,因此也不用过于悲观。
但人都会老的,而如何养老却不应该是老了之后再考虑的事情。早点做好人生规划和财务梳理也许已经就是每个人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