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无太多时间参与我们的流程,只能以听报告方式了解我们成果。同时,他们并没有我们专业性,我们也无需有其行业知识高度,但需要指出问题所在,以及解决思路即可,至于具体怎么操作,需要与客户执行方共同商定。所以,制定报告需要考虑客户「知识接受度」。
我们应对的商业环境属于高维,人难以从中发现问题关键,了解真相,比如用户量增长减慢,不符目标,想知道问题在哪里,很自然会想到:
- 推广不给力
- 用户不精准
- 价格不到位
- 产品体验有问题
- 文案不吸引
- 优惠力度不够
- 投放渠道不是用户关注
……
上面因素不仅有重合,而且多是侃侃而谈,未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好像样样都有问题,讲的都是大家知道。此时需要系统展现,方法有这些
权重排序
- 目的:对单个目标分析影响关键要素
- 单个函数目标:用户量
- 自变量:推广、用户群、价格、文案、产品体验……
高维情况下,各自变量对函数目标贡献大多遵循「二八原则」,计算各变量对函数目标权重影响,以图示方式展现,能直观表达问题出在哪里
矩阵
- 目的:对能划在同一等级的多歌目标评估分类,分类能从两、三个变量清楚说明整体状况,并制定分而治之策略
- 多个函数目标:
+ 手段:推广、用户群、价格、文案、产品体验等
+ 市场/人群:A、B、C等 - 自变量:通常是二维,单个维度存在两个极端/划分等级
矩阵类似反函数,用关注目标划分影响自变量,典型例子如 BCG 市场大小-增长率模型、安索夫矩阵。现代互联网产品如高频-用户使用量等
分层等级
- 目的:与矩阵一样,但划分变量组合较多
- 单个目标函数:用户
- 自变量:比如 RFM (频次、消费金额、消费时长)
树形-流程
- 目的: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依赖,运用树形梳理逻辑,分支代表影响权重,可以知道哪个环节出问题,怎么优化
- 一个目标函数:用户量
- 多个具有显著依赖关系自变量:市场最大量、目标用户群、解决方案替换意愿度、新方案概念接受度、产品接受度、价格接受度等
预估用户量:市场最大量 → 目标用户群 → 解决方案替换意愿度→新方案概念接受度→产品接受度 → 价格接受度
通过对比存量用户各个环节,就能明白到底哪个环节出问题,而非无谓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