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整理 DAY3】-心理
前言:很多时候我们在横向比较时,觉得那些比我们过的好的人,有背景、能拼爹、天赋好,一比自己简直不堪,起跑都落了几千米,那还努力个啥?
除了羡慕嫉妒+自嘲,我们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被自己的心智限制住想象,被一件事情的失败吓退继续斗争,甚至连失败都没有,直接拒绝挑战。看着优秀的人继续光芒四溢,自己却只能在生活的泥潭里,一步一拖,不知心中想要为何物。
这样的我们,自己真的喜欢吗?
001 失败真正的含义都不知道,还说什么追求成功?
你以为失败是什么?今天要出的报告弄啦2小时,领导说数据不够重新做的无力?还是辛辛苦苦整理的文章没人看的郁闷?甚至是“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的失落?
失败的普通含义:表面上,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是失败。
失败真正含义:那就是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手中的武器,向限度屈服。而那些继续向限度挑战、继续斗争的人并不算真正的失败。
(王小波的《谈老人与海)
之前某段时间,我找工作受挫,找房子被骗,第一次做几乎都失败了,当时的想法就是,自己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能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吗?
幸好后来得到一位大姐姐的开导,让我区分事情的结果≠能力,情绪和问题解决更应该分开。重新整理从中得到的经验,再试了几次,真的就豁然开朗了。
最大的敌人总是自己认为自己不行,都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心智又何尝不是限制住富有?
002 成长模式如小强,不死还能继续爬
《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每个人都会有固定性、成长型思维模式。两种模式下看待问题会有极大的区别。《拖延心理学》中也提到了很多拖延症患者(是的,拖延其实是一种病)为了追求完美而拖延,这是固定思维的一种表现。
我能做好,但是我必须要等到最合适的时机,一次成功,不许失败。为了安全或者完美逃避第一次的开始,是固定思维的典型。
而成长型则更希望每一次失败自己都可以总结,提升。凡事都愿意去试一试。
我们缺的难道不是:“为什么不去试试?为什么不学学?”的强烈驱动吗?
003 成长型模式可修炼,只要你敢想敢干,你的舞台会更大
”能力不够,责任来凑“ 初出校园,第一次自己面对工作的堆积如山,第一次对很多事情觉得无能为力,感觉自己做不好,觉得自己没能力,这个时候多数的小年轻都会及时询问,上网找对策,这不也是种责任力吗?
成功也不仅仅是衣锦还乡,收入百万,扩大对成功的定义,干好手里的事情。
特别喜欢这句”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内在驱动和外界评判不同,活在别人定下的标准里,情绪会波动,事情还真不一定能解决。
重视细节进步:今天比昨天做好一点,重视细节进步,内在驱动会增强,积累的进步会放大。比起一年读完100本书,更专注每天读书给自己带来的改变,解决事情优化,反而会效果更佳。
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可以培养,但仍然需要耐心,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不能一秒变大,揠苗助长会发育不良,开始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多思考该如何优化?该怎们不再失败?重要的是积极挑战,敢于解决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