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计划中的忙,变成无所事事的闲
人确实容易懒惰,还容易给自己个理由。最近的事情挺多,多得我都不敢相信我能有时间在这码字,写随笔。而此时,本来我应该可以去受领一项任务,多挣点外快。但是,当面对选择的时候,我却知道自己很忙,忙的肯定没有事件去接。这就是一个悖论。
而我也清楚知道,这不是一种能力的绝对评估。如果我事情再少点,我依然会觉得自己很忙。这就是当下的我的弱点,还不能主动地去做“重要而不紧迫的事情”。
没有人会再对你耳提面命,你的生活属于你的自己,你的喜怒哀乐不会有人真正关心。所以一切突破和进步都只能靠自己。
在接受任务提高自己的时候,说自己很忙,但是当时间来的时候,却在娱乐。这就是对自己的恶。比如现在这个时间,本来可以去挣钱,现在计划用来写讲稿,而如果玩起手机,看起电影,就是一种恶。因为,当做选择的时候,如果是玩手机和做闲活挣钱,那么我肯定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如今既然放弃了后者,就应该要做计划要做的事情。fight!
优秀领导和温和工作环境需要你去感恩,但不能煮掉野心
吃亏是福,满怀善意去做事情,觉得好心、用功、努力、真诚总会有人会看在眼里,领导也会记住,迟早会有东西来回馈你。 这是我一直的信条,不与人争,用一种无害来做事。然而,在最近的工作中,慢慢觉得这种信条使不得。只会带来无名黑夜的怨念,不爽,以及竞争中的尴尬,但不能给你带来任何东西。
就在两个月前发生的事情,让我突然间看到这个社会的真正面目。不带有任何贬义,只是客观地觉自己多么不谙社会,对生活和工作的认知是多么的无知。关键时候,能够感受你的困难,从你的角度真正给你提建议,谋出路已实属不易,不要奢求被人能够把你当孩子,为你去牺牲东西。
我反思了一下,之前,两个外部变量减速了成长的进程。一是,我在个相对熟悉的工作环境中,周围的关系很融洽,工作偏向单打独斗,所以少了利益纠葛也就自然少了纠纷与摩擦。二是,我碰到个很好的领导,工作努力,为人正派,对我好。现实中,电影里的奇葩坏人,是和我绝缘的,所以让我一直错觉工作的残酷。
领导正派器重你当然很好。你会心感谢上苍就好了,但是却永远不能忘却自己的价值在于能够办事。没有贡献,不能救火,自然没有人关心你,也不会去想着你。尤其是你不是唯一的下级,领导都有去平衡队伍。你不可获取,别人也不可获取。所以,你就不能让什么都是别人为你考虑。而个人的竞争力达成,只能靠自己。
不要被假象磨灭,周围永远都是竞争者,别人做得为人处世未必比你差,但是如果成绩比你突出,没有必要把你放在前面。尤其回报对我们而言往往都是需要慢慢经营的,不是你干了什么就有什么获得。所以短时间内,或者简单的因果关系下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等到评功评奖时候,只能黯然神伤,然而却毫无用处。
重新找回那种闷声努力,积蓄能量慢慢积累获得感的付出
记得以前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急功近利。而考大学对我来说,确实是比较擅长的事情。我不喜欢把自己弄得很惨,但我从来都不会懈怠努力,而且特别享受那种需要慢工出细活的成就感。对自己的苛刻,对自己下定的决心,慢慢地去积累,然后最后获得很好的成绩。而别人看到光纤,也很难超越。鸡血很容易获得,但持久的恒心和毅力却极难转化。
而大学以后工作以后,诱惑多了。以前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玩得最多,但是一个人的时候就是在努力学习。如今,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在努力,而下班后却常常给自己放假,再也不会为了提升一项缓慢的技术和能力而苦心经营。就比如说提高学术修养,比如提高语言水平。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放空自己,慵懒,看个娱乐节目,发个呆,睡个觉。再也没有原来的状态。但是却依然怀念那种半年、一年节点的比别人优秀,比别人突出。
现在想想,真是痴人做梦。还是赶紧找回这种自己闷声努力的感觉,一个人的时候,就是在不断地努力,就是在不断地耕耘。然后在一年考核自我的时候,在一个阶段和别人竞争的时候,能够站排头。能够在几年后,还是同龄人的佼佼者。
一个人优秀,是慢慢积累的,一个人平庸也是缓缓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