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个好医生
作者:余威
有些医护同仁认为,他们每天工作时看到的只有病人的痛苦、呻吟与埋怨,只看到苦没有乐。其实这正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作为一位医生,要有一双勤劳的双手,更要有一双发现美好生活的眼睛,要用这双手、这眼睛去帮助病人克服病魔,重拾生活下去的信心。现在全国卫生系统正在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要做个好医生,我们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服务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争创人民满意医院。
可是,在医患关系正处于风口浪尖之际,我们应该怎么使服务更优质,以下是几点建议。
微笑的力量
著名诗人施皮特勒说“微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的确,微笑能够使人拥有一种乐观从容的态度,是传达友好的方式,是让紧张气氛缓和的良方。我在实习时,有一位老师,很年轻,很爱笑,很乐观。但是慕名而来求医的患者很多,甚至比很多老医生都要多,我很奇怪,认为这有悖于“医生越老越值钱”的说法。
直到一天,一位病人悄悄和我说,“他每天都微笑着查房使人感觉很舒服!”有的人或许觉得很矫情,但扪心自问,当别人对你微笑时,你从没感觉过一丝一毫的愉快?
中国体操运动员桑兰在面对意外受伤这一致命打击时,仍保持微笑,也因此她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当然微笑的力量是双方面的,不仅会为被微笑者带来愉悦感受,也能够使微笑者得到尊重与快乐。
微笑能够使人拥有一种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宽广胸怀。东海广且深,由卑下百川,五岳虽然高大,不逆垢与尘。为人处世,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学会接纳。当今社会,多多少少会有些让人觉得无法容忍的事情,然而,我们要是想要更好的医患氛围,就必须微笑面对患者,接纳他们的苦痛,毕竟,他们是抱着希望来的。若我们用恶劣的态度对待他们,那么希望海剩下多少。
换位思考
医者的换位思考,即是为病人着想,理解病人之病痛。我很同意做许多事前先进行换位思考,唯有换位思考才能产生同理心,才能找到对方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理解患者并帮助他们。在医疗工作中特别是医患沟通过程中,医生采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病情。
患者由于受疾病折磨,很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等心理,如果医生只看病不看人,不关注患者的疾苦和主观感受。就很容易激发患者的不满情绪。例如,患者多说几句,医生就不耐烦。在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时,医生过分强调风险和不利因素,而不给 患者家属信心和安慰。这些都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隐患。因此,一个医生不管医术有多麽精湛,如果漠视患者的心理感受,就不能算是一个好医生。
即便治好了患者身上的病症,也很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关键在医生,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生前每次在给患者听诊时,总要用手捂热听诊器,很小的举动就温暖了病人的心。北京儿童医院张金哲院士,每次接诊总要站起来迎接患者,看完病还要把患者送出门,让患者感受到一种尊重。
北京协和医院一位医生为一位患者做了肺癌切除手术后,每次逢手术这天,患者都要亲自登门探望这位医生,以示感谢,从43岁倒73岁,能不让人感动吗?如果医生设身处地从患者角度来考虑问题,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即使有点差错和失误,也容易得到患者的宽容和理解。
勤奋学习,提高技能
曾有一位同学讲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某镇卫生院来了一位农药中毒的患者,由于现在新型农药层出不穷,教科书上根本没有提及,接诊医生忙碌了半天也摸不着头脑,不知用什么有效解药来处理,只好一转了之。无奈路途遥远,患者还没有送到上级医院就死亡了。结果闹出了一场医疗纠纷。
之后,我问那同学,为什么不上网查阅资料?同学说,接诊医生年纪大了,根本不懂上网!
所以,当我们选择了从医的道路,就注定了要一辈子学习,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不能只啃老本,要与时俱进,我们的医术才能够不断提高,才能给患者更优质的服务。
医学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就要不断的丰富和更新医学知识,刻苦专研,精益求精。
要建立自己的诊断思维,不可以迷信书本、迷信权威,更不能完全依靠个人经验,应集合他人之长,避免自己之短,应该通过学术会议、专家讲座、专业杂志、信息网络等多种方式,时刻不停地捕捉本领域的新动向、新疗法,还要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该只作为一名忠实的记录员,时刻等着主任帮着解决临床难题。
总而言之,“三好一满意”的顺利开展,需要医院内每位医护人员提高个人素质,争先创优。但医院作为一个整体,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配合,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热,共同努力的为医疗服务行业创造一个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