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洲村从元朝开村。明初简姓人家从河南新乡迁到小洲村聚居,世代耕读,建设家园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小洲村保留了完整水乡格局,整体格局可概括为——水、林、村三位一体,相融相生,互为脉络。村内道路由青石纵铺而成,主要街道沿河涌布置,最大特色是“岭南水乡、瀛洲古寨”,在古村落中享有“北有周庄,南有瀛洲”之誉。
传说小洲的龙舟在南汉年间曾被封为“瀛洲飞龙”,因此只有小洲村的龙舟是撑黄底红边的旗帜。小洲村是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也是艺术家钟爱的栖居地,有小洲艺术村之称。
村中的翰墨桥,是海珠区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明代古石桥。瀛洲八景之一“翰桥夜月”得名于此。印证小洲村当时商贸繁盛的登瀛古村围,是海珠区仅存唯一的护村墙。建于1959年的小洲人民礼堂,是当时“大跃进”,全村男女老少总动员,一砖一瓦建起来的苏式礼堂,目前在海珠区已经为数不多的。
村中保留的古码头与古城墙,体现了小洲村的村寨特色,村中布局的古庙、古祠堂以及司马府第、蚝壳屋等古民居,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小洲村作为瀛洲古寨的重要标志。村内还保留有岭南地区少有的“蚝壳屋”,已有100多年历史。
小洲村河网纵横,桥梁众多。其古码头、古商业街、古桥、古树,青砖花岗石脚墙,灰雕、石雕、砖雕,花岗石柱、石枋、木雕梁架等无一不是岭南建筑风格的体现。
小洲村的登瀛码头,现保存完整,为小洲村八景的“古市榕荫”。构筑码头的花岗条石至今完整稳固,是广州市保存完整的古码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