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所指的当代子一辈是85后,父一辈多为65后。
现实中的父一代与子一代的对抗越来越激烈,这一次我们用理性来全面解析一下当代父一辈与子一辈的关系,根据现时代的实际情况有策略地处理两代关系,不被父母之命所累。
1、父母之命难违的“合理性”来源。
每一次当子女对父母的要求稍有不服从的时候,父母们惯用的理由是“我这也是为你好”,这便为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操控提供了正当性,这里不必去怀疑“为你好”的真实性,毕竟舐犊情深,由于基因里的本能性,没有多少父母会不想着为子女好的。
但是,父母主观上的“为你好”真的能达到客观上的“你好了”吗?
恐怕不能。
一方面涉及到条件变化对决策的影响问题了,时代在变,父辈与子辈面临的情况不同,究竟具体怎样不同,在后文会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
另一个方面就是父母与子女的追求在很多方面出现了偏差
就拿婚姻这件事情来说,当代父母由于更看重的是双方结合在生存追求上的意义,所以更注重对方的家世条件,而当代子女则更多追求的是双方共同生活在快乐上的意义。这样一来,即使父母按照“为你好”的主观意愿找到了符合父母期待的配偶,但这个配偶不符合子女的期待,实际上子女本人是没有得到满足的,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父母“为你好”的主观期待并未达成,那么客观上所达成的受益方是父母本人,说到底,“为你好”依旧是“为自己好”。
在生活奋斗上,经过“大风大浪”的父母总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公职系统,凭借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觉得这样稳,甚至认为孩子会在将来为自己的建议感谢自己,可是这样的人生只是父母设想中的美好人生,至于实际上这种选择最终会带来什么,父母本身就没有尝试过,很多年轻人更想去闯荡,想要乘风破浪,这样一来,如果子女按照父母的对自己的人生设定来行事,那么最终达成的客观效果是父母得到了满足,受益方仍然是父母本身。
另外,有的社会观点将违背父母之命定义为“不孝”,这就抢占了道德制高点,为“让孩子听自己话”找出了正当性依据,操控子女的行为似乎是天赋权利,可是,搬出来几千年前那一套不觉得散发着酸腐味道吗?
每个个体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可以尊重你,但思想自由,不能受你支配和控制,这就是独立人格的定义。
还记得欢乐颂中的樊胜美的家庭吧,哥哥好吃懒做,父母重男轻女,却偏要用孝悌之道来束缚女儿的人生,“你是我生的,连命都是我给的,所以你要一切听我指挥”,
说孝亲敬长的,大多是父母长辈;
说尊师重道的,大多是老师学校;
说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大多是重视维稳的领导。
2、父一辈的经验。
时代在变,面对的情况也在变。
每个时代都会为生在那个时代的人留下特定印象,有时候这种印象会深深地刻进骨子里,成为基因本能。
我的爷爷经历过三年大饥荒,所以即使在这个粮食富足的年代,我的爷爷仍会在家里存着几麻袋的粮食,但最后剩下粮食,每次都需要很麻烦的筛糠、磨面。我的父母们从以前那个贫困的年代过来,吃了上顿没下顿,贫穷时的感受使他们战战兢兢,总是喜欢把钱存进银行,认为这样最保险,可是最终还是拼不过通货膨胀的速度。
中国当下社会,当下时代,由互联网掀起的技术变革与逐步推进的制度变革对社会个体影响最大的时代,这个时代与我们的父辈们经历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已经不再是有张大学文凭便能够钱途无限的时代了,已经不再是越稳越安乐的时代了。众多父母所谓的人生经验都不过是对自己所处时代、自己所经历的生活的直观总结。面对这个剧变的时代,亲身经历、感触最深的年轻人最有发言权。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人们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会产生本能的排斥。
小时候父母阻止自己玩电脑,即使是现在有些父母仍对子女沉迷手机嗤之以鼻,尽管现在手机与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开眼看世界的不可或缺的媒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逐渐退化,面对着技术变革无法很好的吸收,进而产生的心理排斥。
3、怎么理直气壮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先经济独立,再思想独立,行为独立。
以上最终得出的结论“不必遵守父辈们的命令”是应该与否的讨论,而现实中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除了自己被“传统美德”中的愚孝束缚久了形成的心理本能之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经济原因。
房子是你爸给你买的,那么房产证上写谁的名字,自然你的爸爸有着足够的决定权。
车子是你爸给你买的,你爸爸让你把车借他朋友用一下,你好意思说不吗?
娶媳妇,嫁老公的彩礼或嫁妆是父母来出,那么日后的夫妻生活中父母便有着一定的话语权。
在你接受了父馈赠的同时,也意味着你交出了自由生活的权利。用自由的权利来换取经济上的支持,本就是无可抱怨的。想要逃离掌控,真正实现不受父一辈掌控的人生,请你一定要先实现自己的经济独立,不然的话,所谓的自由就像一句不现实的屁话。
在这个剧变的时代,勇敢地挣脱樊笼吧!不要再被迂腐的愚孝所累,违抗父母的意思有时确实会让父母不高兴。但最能让父母欣喜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努力的实现自我价值,成长为一代人杰,方为大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