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费尔德 瑞典
《邂逅》
这一位姿容俊美的小姑娘
站在自己家木栅栏门旁。
她带着夏日的兜帽,
修长的手臂支在篱笆上,
脸上闪着美丽的青春之光
像七月的天气,带着炽热的渴望。
从柴堆和灌木间的小路上,
走来了一位
脚步快活、兴高采烈的年轻儿郎。
他眼神脉脉地望了望那姑娘,
啥都没有讲,
便穿过小径,走向泥灰的池塘。
那姑娘还在凝望,
看着他在丛林深处不见了踪影。
“这个傻瓜,真是窝囊!
干脆在荒漠中老死吧,
母鸡吃食尚且要找,就你这样,
哼,爱情想都别想!”
《在那遥远的地方》
穿过冬日的荒原,
有一条小路向着远方蔓延。
狂风吹散炭窑的浓烟,
大树冻的皮开肉绽。
一直肥硕的松鸡
从密云中间扑棱棱地飞起。
松树上瘢痕历历,
雪地上留着走兽的足迹。
月冷风寒的夜里,
我的心将我带至此地;
听着小河的絮语,
在那座安静的农庄前伫立。
在掌灯的那扇窗前,
一位老妇人正坐在炉火边
凝视着蓝色的火焰——
妈妈啊,我在家里思念!
—END—水更一篇。哈哈哈。晚安。个人风格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
他的作品的浑然一体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是罕见的珍品。如果有人问,卡尔费尔德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也许一个词就足以答复:自律。他的独创性原本生长在异教徒的土壤和林木繁茂的原野,如果他没有感觉到魔鬼的存在,他也不会经常被引向邪恶的主题和以列所酿制的又黑又稠的麦酒。 异教徒们日夜饮酒飨宴,寻欢作乐在大自然的种种景象中,就是他的诗歌的特色之一。他的诗歌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一主题,即是纵情酩酊大醉的血肉之躯和怀着世俗渴望的纯洁心灵之间的对照反差。然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因素却从不彼此毁灭。他像一位对自己信心十足的艺术家来将它们驯服,即便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上也要展现他的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