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衩姐写的《脸太贵了,我不要了》这篇文章,由共享养老话题谈到日本电影《没有养老的资金》,写中年人生活的不容易,写到老后失独等话题,看着看着从一开始的治愈到焦虑再到网友对于自己亲人长辈老后生活状态的各种留言,突然内心难受不已,想起我的奶奶和这些年,情绪一度失控很久很久。
我在生命的早期就经历了身边重要的各种亲人相继离世,当时年轻以至于对死亡并没有那么的深思和恐惧,直到今年突然间对养老的话题开始有了一些意识。
比如以前我只意识到需要一个健朗的身体,却从不曾想老后需要,也从未想过存钱中有一部分是为了要养老。
在拥有健康身体的这条路上,一直以来由于自身天生的体弱,在吃上我都非常的重视自己的身体,却因为认知阶层走过很多的弯路和错路,好在后来的营养学拯救了我自己。
我开始对吃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当然并不是像别人那样的这不能吃那能不吃,而讲究的是均衡,因为我始终觉得无均衡无营养。
但只要是对饮食对健康有要求的人来说,在外人看来是无聊和无趣的,觉得如此在意和讲究的人生注定太没意思了,比如我上司的吃喝行为就经常让当时未减肥的同事嗤之以鼻,觉得你人生的乐趣在哪里。(当然好在我不是那种无聊的人或者令人生厌的人,并没有被人诟病,嘻嘻)
我特别同意他的说法:我们这样吃这样生活,如此控制,不是为了活多久,而是为了活着的时候体面一点有尊严一点,也是对自己更有掌控感。
其实也就是活着追求健康质量而不是生命的长度吧。
想起去年一次聚会,聊到大家是什么契机开始重视健康的,大部分的人是因为家人或自己健康问题因营养而受益。其中一个是九五后的小男生因为村里很多人得癌,以致自己走上健康之道,但我对柳姐谈健康的观点让我有深深地共鸣,她说:自己高龄未婚,为以后日子好过,我为自己买好了保险并且深知需要一个健康的问题,所以我选择一些膳食补充。
听到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学营养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如此,当时销售的老师讲营养的好处,能调理慢性病,我听到贫血痛风等,想着以后能帮到大哥大伯,我眼睛瞬间亮了,那是我第一次对于高价(对于当时的我而言)的学费,却毫不犹豫的选择分期缴费报名。
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天生体弱多病,抱着药罐子针头长大,且“高龄”的我未曾想过结婚(当然现在想法是有改变的),老后要是身体不好不是雪上加霜嘛,所以为了老后独居的正常生活,我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身体还不得靠自己么,这个原因我从不曾和家人讲过。
直到后来,身体在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我每每想起那一次的掏钱,我都无比自豪,从不后悔,且觉得这无疑是我人生中最明智最聪明最有回报的投资。
在这几年形形色色的生活中,我经常想起过往的身体状况和身边那些人对我健康状况的评价,都赞叹不已,有一年我意识特别深刻的想:
我可不想像我奶奶一样在人生的最后几年,瘫痪在病床上过着痛苦的日子。
不想像我大姑一样,老后腿痛到无法走路。
也不想像我小姑一样,不想拖累自己的孩子,经常说希望自己早点离开。
也不想像我村里的赘婿一样,中年突然被揭开脑顶,然后从此无法干活,被自己宠爱一生的女人突然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拼搏,却也分了居,独自一人。
更不想像我村里的爷爷一样,老后谁也不记得,连家人都不认识,天天站在路口见人就只能嘿嘿嘿…
这种老后生活我宁愿自己早点离去,不给孩子添麻烦便是最大的功劳。
我从不曾想着我要优雅的老去,像东京和上海街头的阿姨们(我生活的城市很年轻,街头几乎难以看见老阿姨),老后依然打扮得体时髦,优雅自如。让人看着心生几分敬佩和羡慕之心。
我只想健康的老去,优雅做不到,我希望自己是可以健康智慧的老去。
像我19年5月走在东京街头闲逛时遇见的那群老人家一样,六七十岁了,都还能手拿地图,背个背包,徒步十多公里穿越城市街头去看人间烟火。
我当时看着他们的背影时,就感觉哇塞,这种老后的身姿就是我想要的,简直不要太酷了。
那一幕也深深触动了我,我就是要这样的!!!每每想起我都有无穷的动力和愿景。
当然,现在也有看到身边有些由于早期开始对自己身体有过投资的女性,老后依旧健康优雅,让我也不惧年龄的增长,对老后的自己开始有了期待。
中国人均寿命78.2岁,而人均健康寿命是68.7岁,那近十年的寿命,像是被疾病偷走了,这十年我们要如何面对,要拖累子女?还是具备资金去养老院养老,可是养老院的服务能温柔的对待自己吗?我不知道。
我们的出生无法选择和决定,但是希望我们的死亡可以自己来决定。
我也希望自己能体面的活到生命的最后,尽量是接近生命的终结…
如果不能,就像网友说的那样,希望安乐死可以合理合法化…
如果不能,就活好当下,努力存钱,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好好爱惜自己,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从现在开始就对她好点再好点。
毕竟身体和金钱一样,都是需要提前存储和投资,都具有复利的效益,都是越早投资往后收益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