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好习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对于如何培养好习惯却不太了解。最多会告诉家长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培养习惯至少需要21天,仅此而已。听了家卫老师的课,才知道培养习惯的步骤和方法,很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好习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对于如何培养好习惯却不太了解。最多会告诉家长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培养习惯至少需要21天,仅此而已。听了家卫老师的课之后,我才知晓培养习惯的步骤和方法,收获颇丰。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好习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对于如何培养好习惯却不太了解。最多会告诉家长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培养习惯至少需要21天,仅此而已。听了家卫老师的课,才知道培养习惯的步骤和方法,很有收获。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好习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对于如何培养好习惯却不太了解。最多会告诉家长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培养习惯至少需要21天,仅此而已。听了家卫老师的课之后,我才知晓培养习惯的步骤和方法,收获颇丰。
家卫老师在《唤醒孩子的自驱力》课程中,认为培养自驱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按顺序分为压力系统,动力系统,惯性系统和唤醒系统。而惯性系统其实就是习惯的培养。惯性系统又分为退出、筛选、台阶、流程和共振五步。
第一步是退出,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们通常培养孩子习惯的想法或做法是严密监督孩子每一天每一个行动,直到孩子养成这个习惯才放手。家卫老师认为这是不对的,要学会退出,把掌控感还给孩子。因为习惯的主体是孩子,我们是协助者的角色,我们是帮助他培养这个习惯。我们要相信孩子,就是要让孩子自律,而我们过多的干预就是他律了。我们开始可以扶一把孩子,然后适当放手,要允许孩子犯错,做不到。我们在提醒,或帮助孩子。
第二步就是筛选习惯。好的习惯有很多,不可能都培养。要选出核心的,孩子容易做到的。一年能培养一个习惯就不错了,不要贪多。
感受最深的是第三点,就是台阶。培养习惯需要循序渐进,对习惯进行拆解。像爬一座山,要细化到一个个台阶。不要想一步登山,而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走。家卫老师的话是,找到要培养习惯的前置的前置。
比如家卫老师为了培养儿子的晨读习惯。把习惯培养分成了三步,第一步居然是培养儿子出客厅向右转,这可能是因为晨读的一个动作,晨读要去阳台上。第二步是大声喊,在阳台上喊话,最后一步才是晨读的习惯,是不是很有趣呢!
再比如我们经常要求孩子复习要查漏补缺,可很少要孩子能养成这个习惯。而家卫老师认为这个习惯至少可分为两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查漏,第二个台阶才是补缺。而查漏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今天只看到惯性系统的前三个步骤,但已经被家卫老师的智慧所折服。科学又接地气,明天继续学习接下来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