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写‧血』第38周的话题是:写作。
近一个月来,『携‧写‧血』写作成长社群一片低迷。先是文章质量下滑,字数渐少可读性渐低;接着出文率屡创新低,每到周一罚红包时整群飘红。作为社群的创建者和组织者,我深感痛惜之余,也在不懈地思索:是什么原因导致血友们创作热情不高呢?
我想除了社群的互动不足和机制不严等外在原因之外,应该还有血友们对写作的认识的偏颇和写作技巧的匮乏。因此,尽管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屡被小四诟病,我还是想和社群里以及即将加入的血友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为什么你不愿意动笔?
如果你总是不愿意动笔,很有可能是你的写作动机不强和不明确。
你可能会说我有动机啊?不然为什么加入『携‧写‧血』?
那么我问你:既然有强烈的写作动机,你的动机是什么?有了动机为什么会写不出来?
看,卡住了吧?你可能有一些写作的理由,比如记录生活、记录成长、自我反思与提高,等等。但这样的理由太模糊,没有具体到足以支撑你持续地写下去。写作的好处数不胜数,网上一查一大堆,我本人也反思过自己写作的理由,可以供你参考(点此查阅:我为什么要重拾写作?谈谈我写作的初心)。但我真正想说的是:你需要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写作的初心,一条一条地列出来、梳理成文。只有这样,你的写作动机才够清晰、够强烈,才够你处于写作低谷时慢慢品咂,嚼出味道、能量和勇气。
当你有了清晰而强烈的写作动机之后,如果你还不愿意动笔,请再次反思你的写作动机。有了真正强烈的写作动机,你会不自觉地找到写作素材,发现这也可以说、那也可以写:工作时可以写工作反思、娱乐时可以写娱乐体验、看孩子时可以写育儿心得、读书时可以写读书笔记、看电影时可以写影评、谈恋爱时可以写甜蜜回忆、就算只和朋友聊天,谈天说地亦可入文——你看,只要你有心(动机),根本没有“没有写作素材”这回事。
我本人就有着强烈而清晰的写作动机、灵感和想法往往冒得比我的笔快,但有时候仍然不愿意动笔,这是为什么呢?反思一下,这大概是我的完美主义在作怪。比如这篇文章,早晨看到子恒命的题后,觉得正应了社群里血友们不愿写作的现状,一时觉得很有话说。但到了学校真正要写的时候,却是磨磨蹭蹭、顾而言他,就是不往文章上凑。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焦虑感也渐渐强烈。终于在离7:00还有一刻、马上要放学的时候,我灵光一闪,想到了时间管理的“烂开始”,于是恶狠狠地对自己说:“我就花几分钟时间列个大纲总可以吧!?”果然内心不再抗拒,毫无负担地列起了大纲。在列大纲的过程中,具体的细节和构思也开始呈现,心也静了下来。写完了大纲,正好是七点钟。此时我对这篇文章该说什么已经了然于胸,已经迫不及待地等着早饭回来写作了。
所以你看,有的时候往往不是事情本身难,而是我们认为太难而逃避开始。只要降低启动的成本,哄骗大脑开始,事情往往迎刃而解。古人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我直到今天才彻底明白:你别怕,先走过去,走过去就能解决。而经过这一番折腾和梳理,我对时间管理的“烂开始”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以前理解的是“不要被完美主义所困,先完成再完美”;眼下又知道了“可以主动降低开始的难度,让开始变得烂一点,可以哄骗大脑乖乖启动”。
上面的所得,在写作本文之前虽然自认为知道,却无深刻体会;然而就在此刻,写着写着就突然有了领悟和洞察。这不就是写作最佳的回馈吗?
二、为什么你的文章看起来索然无味?
有的时候兴致勃勃地打开血友的文章准备学习和评论,可看不了两眼就默默退出。因为实在不知道该评什么,或者直白点说,根本就看不下去——语气平淡、口吻自我、无头无尾、空洞无物,就像一个被幽禁多年的人面对墙壁时的絮絮自语,了无生趣。互联网时代的人们胃口都被养刁了,每人订阅几十上百个优质公众号都读不过来,谁愿意跑到社群里来看你这种“无头无尾无趣无货”的“四无”产品?
那么,怎样让文章看起来不那么乏味呢?
相对于上面的“四无”,写作领域里有一个“四有”,我们可以借鉴学习:有趣、有用、有料、有力。
- 有趣:要让自己的表达有趣起来。什么?不知道怎么表达才有趣?写作的时候把读者当成你的情人,用讲情话的口吻叙述你的观点就行;
- 有用:要么介绍经验、要么介绍知识、要么介绍物品,实在不行就讲讲段子娱乐观众。总得有点用吧?没用谁看啊?什么?你自己看?什么都没有你愿意看吗?看个什么劲呢?
- 有料:有料就是有细节、有事实。讲了一个道理或一个感悟,就得举出事实来证明它是有价值的,举出情节来说明它是有范围的,举出独属于你的、新鲜的细节来证明它是真实存在的;
- 有力:分为审美的力度和情感的力度,美的事物打动人心,充沛的情感才能带动读者的情绪。
结合以上四点,再想想以前的那些文章,现在知道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看了吧?
三、为什么你写得总像意识流?
“意识流”本来是写作中的一种文体,但用在此处显然不是称赞,而是嘲讽。有的时候看到血友的文章,写的人口若悬河洋洋洒洒、看的人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本来意识清醒得很,看完之后脑袋像浆糊。这是因为这些朋友写作之前并无构思(抑或拖延至底无暇构思?),就着话题信笔由心,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可不就是“意识流”!
那该怎么构思呢?用思维导图。
以这篇文章为例。早上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脑子里其实只是想到要说“思维混乱”来着;但当坐到电脑前打开思维导图一录入,我立刻意识到这个切口太窄,于是在导图上继续完善:还有哪些写作常见的错误呢?于是就有了“下不了笔”、“枯燥乏味”、“思维混乱”、“毫无进步”这四个矩阵,以这四个矩阵为基础再调整和细化,就有了整篇文章的大纲。因为大纲是条理清晰的,所以丰富血肉之后也会清爽干净。
根据小四的指导,为了让文章的主旨更容易被人接受,我们还需要借助一些写作模型,比如以下模型(具体内涵不解释,请自行百度):
- 做阐述>>>鱼骨图:“人机料法环测”模型
- 做选择>>>SWOT四象限分析
- 说明事物>>>5W2H
- 做计划>>>SMART
- 做任务>>>PDCA
- 做做介绍>>>FAB
- 不同角度做分析>>>六顶思考帽
- 找思路>>>ORID思考流程模型
当然,套用模型在写作初期也不是必须的,你写着写着感觉遇到瓶颈了再探索也不迟。
关于文章的题目,往往是写完之后才会有感而发,一个有气势而又一语中的的好名字往往都是水到渠成。
四、为什么你一直写却毫无进步?
我只能说,这是由于你对自己的写作质量要求不高所致。
为了刺激群里的小伙伴认真起来提高写作质量,@2-李磊
提议把考核标准定为限时圈粉,在群里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小伙伴虽然写作非常积极,但也认为这个标准太功利、太紧张、太偏离目标,他们说就是单纯地想写写东西,不想为增粉所累。坦率地说,我内心非常认同他们的说法。可是空有愿望而无制度保障的结果,不就是社群成员当下文章质量江河日下、数量溃不成军的现状吗?
如果真的以“增粉”为淘汰规则,那么成员们发布的文章必定会从主持人的群内检查一跃变成群外的读者检阅。就像我国当年的改革开放那样,直接以市场为杠杆,监督机制几乎统统都不需要。小伙伴们为求自保,必定会从舒适区里跳出来,绞尽脑汁地提高文章质量,自动自发地锤炼写作语言。这个过程必定会极大地刺激他们的思维,加快反思和输入的频率,促进彼此的野蛮生长。这真是个抓住要害的好方法呀!
因此,尽管这个方案没有被采纳,而是代之以“一定时期内所发布的文章数量为标准”的淘汰规则,我始终认为这只是中策,而“以增粉为淘汰准则”才是上上之策。
这就牵涉到了写作的两个方向:自娱自乐还是以写促进。
自娱自乐式的写作不必考虑质量如何,也不必考虑读者是否有兴趣,只要自己写得开心即可;
以写促进的写作则必须扔到汪洋文海中去接受大众的检验,否则你所谓的“精进”又是进的什么咧?
而『携‧写‧血』,你听它这么鸡血的名字就应该知道,它的初衷、它的使命、它的基因就是为了“以写促进”的精进之路而生的。
因此,要想进步,就得明确自己的写作使命,以增粉为目标进行写作吧!
搁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