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带儿子到加拿大学习滑冰,就让我对育儿产生了新的思考。
轮到儿子上场了,我知道他没学过滑冰也完全不会,我非常害怕他摔倒。于是,我紧紧抓着他的手,认为只要我一松手他就会滑倒就会受伤。然而,我看见场上其他孩子滑得顺畅自如,就连滑倒,也都会开心地爬起来继续。儿子的老师让我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他,并且给儿子戴上了防护的头盔,拿给儿子一个供初学者使用的手扶支撑架子。就这样让他上场了。虽然刚开始儿子也有点害怕,但是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竟也勇敢地摸索着往前滑了。我看见场上另外一个孩子也是个初学者,老师让他自己扶着墙摸索着向前滑,连初学者的辅助架子都没有给他,身边也没有任何老师帮他,没过一会儿,他竟然能放手地小滑一段路了。
要让儿子学会自由滑行,需要的就是家长的放手。
小时候,妈妈对我的教育方式比较特别。在别人抓紧一切时间拼学习的时候,我妈妈却让我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各种课外活动,小记者团、文学社社长、青年报主编……作为语文老师的妈妈说,这种方式叫作“无为而治”。“无为”是道家的思想,强调经过思考和判断,能够按照趋势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道家中的“无为”又包含了两种意涵:一种崇尚“天道”,即崇尚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另一种崇尚“人道”,即提倡人应当适应自然界。以前我不能理解这些复杂的理论,也认为我妈妈对我的管理可能太松散了。长大后才觉得受益匪浅,18 岁以后就离开家乡开始独立生活,在独立的这段日子里,我能够很好地分配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取舍自己的兴趣,计划自己的未来。我妈妈的无为式的教育让我学会了做自己的主人。由此我惊觉:妈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做教育也是一样。在加拿大的求学过程中,我遇到的学校和老师大都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有的作业和研究都必须自己独立完成,因此我学会了自己查资料,自己写论文,以及自己独立寻求各方面的帮助。当我成为多伦多大学的一名讲师时,我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世界。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也没有讲太多条条框框的理论,而是教给学生一套研究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写报告。我用这套研究方法与学生一起探讨许多有趣的社会议题,我教会学生如何去图书馆查资料,如何写综合陈述,如何寻找热点知识。甚至我还花了很多时间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活动,回答学生在使用这些工具或写报告时产生的问题。许多学生在课后都主动对这些议题做起了研究,当他们结束了课程后,他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报告,都申请到了自己喜欢专业的研究生。很多学生在感谢信中写到,感谢我为他们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和无私的帮助,让他们得以发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且有机会有能力去自主探索这些全新的未知领域。
我想,也许这就是高等教育和育儿的共通性吧。
我教给学生的研究方法,就像是儿子在学习滑冰时用的手扶支撑架子一样,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助他们去自主探索未知的领域;当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就像是儿子不小心摔倒,教练告诉他摔倒的原因并鼓励他重新爬起来继续前进一样;我没有给学生太多的要求,就像是我对儿子的放手一样,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滑行。
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不但了解了我的孩子,也更加了解了我自己。我越来越体会到放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了解到何时放手,怎么放手,是父母多么重要的一种育儿知识。育儿是一场修行,是一场不断观察改进和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让我和我的孩子拉近彼此的距离,让我们的家庭变得更和谐,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而这一切只因放手,一种接近于“无为”的方式,让家长经过观察和思考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而做出准确的判断,经过有条件的引导,让孩子选择一条最适合他们天性发展的道路。妈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一路走来,我作为一个孩子,受益于“引导式放手”为我带来的独立自由、热爱思考的性格,同时作为一名母亲,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够不受限于任何人为的改造,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活泼地成长。
放手,是我爱你最好的方式。
在此我想特别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从小对我的“放手式”教育。同时感谢我的先生和儿子在我学习的道路上带给我的快乐和无条件的支持。我感谢我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西蒙菲莎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带给我各种不同的思考和教育。我要感谢“凯叔讲故事”让我有机会向大家讲述我的育儿故事,感谢编辑们对我的厚爱和支持,以及感谢一直支持我的粉丝朋友们,让我们在育儿的道路上一起结伴同行。
原文摘自《妈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一书以及“黛西育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