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各个平台上写书评,为了持续的输出我找了不少书看,也经常在网上搜各种好书清单。书确实是好书,说的也都很有道理,但这样一天下来就感觉特别累。
翻开我的阅读记录,大部分都是一些技能向或成功学,目的性都特别强。总觉得花时间看书没学到什么有用的,就会有虚度光阴的恐惧感。即使是读完了,也并没有完全吸收,感觉脑子很满好像已经装不下更多东西了。
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的:太多的资讯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
此时,深有同感。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啦~
那就尝试一些不同的风格吧,于是收集了这些,超高好评的——“无用”之书。
说是无用,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价值。只是它们并不能教你什么技能打造一个10w+的公众号,或者让你明白什么商业技巧让工资翻倍。
只有一个非常难得的优点就是:好读。
没有那些必须要懂得的人生哲理,读完却又深受启发。
这种无用又充实的感觉融洽的结合在一起,会让你这一天荒废地特别有趣,过的特别舒服!
《一个人住的第5年》豆瓣评分:★★★★☆
“很多人都在这本书里看到了自己”
▼
@毛毛 直子把一个人住的种种情况画出来给我们看,看这本书的时候,也犹如看着自己的影子。她的小惊喜、小郁闷、小恐怖、小糗事、小梦想……都是细微的琐碎的。像一个人拿着放大镜,仔细看眼前生活。
@Julia 不知道改怎么形容这本书,但这的确是我看过的最亲切的一本书,大概是因为从书中看到了自己吧。一百多页的彩绘本,还真不舍得看那么快,怕看完了就没有了。
一个人的生活真的很难割舍,如果你不曾一个人住过,那你可能不会对这句话有感觉。如果你曾经一个人生活过,那就会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外婆的道歉信》豆瓣评分:★★★★★
“合上书,既有微笑浮在脸上,又有泪水滑落眼角”
▼
@嶠珂 看完这本书,我不知道“治愈”这件事有谁能做的比外婆更好。生活琐碎、繁杂,我们把生命交给生活,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外婆教给爱莎也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需要把生命还给自己。喜悦、无碍、自在,就像当初上天把生命的资本交给我们时一样。
甚至,我们可以做一些“出格”的事。就像外婆说的:我们不得不做一些“出格”的事,不然就不是真正的人。
《佛系》豆瓣评分:★★★☆
“被中文名称耽误的好书”
▼
@咸大人 我看过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看过《少有人走的路》、看过被讨厌的勇气》,可它们给我带来的改变只是一时的,我很快又会进入情绪的泥沼里。而这本佛系的小书,却真正把我从情绪的泥沼里拉出来了。
它让我知道,我一切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就是强烈的承认欲。我只有正视自己的烦恼根源,了解它才能最终和它和谐相处。
不要妄想消除烦恼和痛苦,这些与生俱来人人都有,我们要做的是能从容面对、和谐相处。
强烈建议情绪糟糕的人,试试书中“自观”方法。闭上眼睛你看得到的只有黑暗,睁开眼晴睛看到的才是现实。他人的评价和看法,都是我们的妄想而已,专注内心,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豆瓣评分:★★★★☆
“有点意外,这是财经作家 吴晓波式的感性”
@糖水有鱼 比起读书,我更喜欢读人。拿到这册书便喜欢的很,刚拿到就蹲在书角读完半册。不散的杂记是在刻意编纂,“散散”的记录才是文人的真性情,可以看到一位记录千年财经变迁作家的人生、所见、所思和所感。
有一种成功叫: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巴黎烧了吗?》豆瓣评分:★★★★
“一本集合了800多个人亲身经历的新闻纪实作品。”
▼
@ 马伯庸 这本书以几百个人的视角,拼凑成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一个巨大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通过每个人的细节,慢慢地把整个的世界展现出来,它的详尽程度有能够让人有亲临现场的感觉,就像带着一个VR眼镜。
我很喜欢书中对战争中人性细致入微的描述,那是在极度绝望下的一点点希望的闪光,但正是这种微弱的闪光,让人觉得内心格外震撼。
摘录一段原文,大家感受一下:
有士兵爬到窗口,看到一个年轻姑娘,爬过塞纳河的堤岸,冲向最近的一辆坦克,手里拿着一瓶墨洛托弗鸡尾酒,她的红色裙子像开花一样,从身上飘开。
她爬上坦克的侧面,举起胳膊,把绿色香槟酒瓶做成的燃烧弹扔到炮塔里去,坦克里面“嘭”地喷出一丛烈焰。这个姑娘从坦克上往下跳,向堤岸跑去,没跑几步,就倒下了,红裙子盖在了人行道上。
书里引用了一句目击者的原话:“就像是一只郁金香,被刀切断了花茎。”
愈来愈发觉,
找到一个合适的书比找到一个相爱的人还要难。
希望能够以这种方式,让你们找到合适自己的书籍。
能够在这个要求一切都有用的时代里,
让你们多笑一笑多想一想,多开心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