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罗辑思维专栏:学校的作用
从小学到大学,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大家想过学校的教学形式为什么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
8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办电视的时候,确实有政协委员提案,通过电视来办教育,是一种省钱的办法。当然大家知道,电视没有成为教育工具,反而成了全民的娱乐工具。
等互联网出现以后,又有人提出类似的想法,可事实是,“古典式”学校教育不仅没有消失的危险,甚至衰落的迹象都没有,反而越来越重要了。
对这件事的解释恐怕只能是:人们在学校里寻求到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东西。这些其他是什么?
1、不全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得到一套约束办法,让你不能或者不舍得轻易放弃。
2、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除了极少数的能自律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约束甚至是强制,才能完成学习
3、同龄人之间的共同学习,也是一种他律,就是靠他人来提供一种纪律,仅仅因为自尊心,你就会克制懒惰,拿起书本苦读。
所以,“古典式”学校还将长期存在,它能帮助人们克服人性中的好逸恶劳,这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天才,又缺乏自律能力,很难做到坚持,那怎么办呢?
解决办法就是,主动加入一个好的约束环境,让他律代替自律。比如说读一个好的学校,加入一家好公司,住在一个好社区,那才是更高效率提升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以上你都做不到的同学,其实你也可以加入一个好的网上社群,比如我们现在所在的:运营深度精选|湖北1班,你可以通过社群的定期组织的培训提升;你可以加入社群各种活动小组(早起团,读书会等),通过他律培养自律。
这没什么可丢人的,如果你深入思考一下就会意识到,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组织起来的。联结我们这个充满陌生人的世界的链条,就是责任,而不仅限自律,所以那些愿意承担责任并长期坚持的人,成功的机会更大。
@姜戈
@smile
至此,我们已经介绍了两种从众行为,从原因区分,一种是由于奖惩,一种是为了获取信息;从持续时间区分,一种是短暂的,一种是持久的。现在,我们要更进一步,了解一种更加实用的分类:依从、认同和内化。
依从
依从,指一个人为了获取奖励或者避免惩罚而做出的行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权力”。这种行为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奖励诱惑或惩罚威胁存在的时间。比如独裁者可以通过威胁臣民的性命或者给予他们赏赐来得到臣服,但一旦威胁或奖励停止,忠诚也就不存在了。
认同
认同,指个体为与他人保持一致而对社会影响产生的反应,最重要的因素是“吸引”。如果你身边有一位“非常完美”的人,你崇拜和喜爱他,他反对社会福利立法,你也反对。你反对并不是因为他会给你奖励或者惩罚,也不是经过思考而强烈认可这个观念,而只是为了“像”他。
内化
内化,是一种对社会影响最持久、最牢固的反应,最重要的因素是“可信性”。将某种价值或信念内化的动机是渴望自己是正确的,它们构成我们自身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意识到下面这一点很是重要:任何一项具体的行动都可以归因于依从、认同和内化。举例来说,当人们得知交警正在前方段路进行检查时,便会在规定限速范围内驾驶,这就是依从。当车辆驶出巡视范围后,许多人便会加速,但也有一些人仍会继续在限速范围内驾驶。一个人继续限速行驶,很可能就是他的父亲或者崇拜的人总是按照交通规则驾驶,这属于认同。但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地赞同限速驾驶,认为它有助于防范交通事故,这就是内化。
@冯涛
安全感奴隶,你做了吗?
在生活越来越不确定,梦想越来越多元,人们越来越平等的时代,高竞争得工作、高不可攀得房价和房租,拥挤得交通、糟糕得空气、不安全得食品等等环境中我们竭尽全力才能生存的日子里,安全感这只怪兽频繁得出现在我们眼前,极少数人很快就能把这只怪兽打死,而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要被这只怪兽裹挟。这时,我们就会思考一个问题:安全感是好还是坏或安全感到底是怎么来得?
安全感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得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工作还是恋爱结婚,这只怪兽都会出现。
职业安全感奴隶
我是一个小城市得老师,我的周围,人们都有个工资不高但很稳定得工作,结婚,生孩子,然后守着微薄得工资到退休。我的路子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害怕我会和他们一样。我想过去大城市工作,但是我又害怕在大城市里找不到好工作。我曾想过通过考研来摆脱我现在的状况,但是我又担心如果复习一年又考不上怎么办?我还想过,实在不行,我谈一段恋爱结婚算了,但是我又害怕他成为我未来发展的阻碍,我该怎么办。
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感觉,自己陷入那种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是又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中,自己突然很弱小,禁不起任何的失败。世界很大,我却没有力量去任何地方,那是一种好像被什么东西囚禁住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多么希望有一个权威的声音说,去吧!你一定可以成功!但是没有任何人会这样说。
安全感是一个力量强大的主子,它用一个看不见的牢房囚禁它的奴隶们,这个房间用恐惧做墙,用恶毒的信念做水泥,看看上面的案例的主人翁:既害怕枯燥,也害怕找不到工作,还害怕考不上研,又害怕爱情。仅仅是四个恐惧,就把自己隔绝在有意义的生活、考研、工作和爱情之外,被安全感囚禁的人就是这样被隐性的墙隔绝于世界,哪里都去不了。
爱情安全感奴隶
在恋爱中或偶像剧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女生对一个男生说,如果你跟我分手,我就会自杀;离开你我就活不下去;我不能没有你。
为什么会这样?你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安全感”,大部分都是:为什么我觉得男人没有安全感?为什么我的女朋友说我没有安全感?如何让别人觉得自己有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得N中表现等等,显然,安全感是选择对象的重要因素。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被设置了“我没有能力一个人活得很好,没有男/女人我就活不下去”的想法,这个人心里会启动怎样的模式:开始寻找有安全感得人,如果没有安全感也不要打紧,有钱或有权也能有安全感;如果本人不具备以上条件,但是其父母有钱或有权,也是可以的。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景:
大学时,为了留住他在身边,她献出了她的第一次。
毕业了,为了留住这个爱的人,她与他结婚了。
几年后,为了让这个人回心转意,她为他生了一个孩子。
再过几年,当婚姻和孩子都留不住这个人时,她自杀了。
亲爱的,那不是爱,那是恐惧啊。爱有两种:一种是死死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一种是轻松拖住,你舒服他也舒服。没有人能够完全控制对方,所以当你把你的快乐生活和安全感绑定在“男人”上面的时候,也就为日后的疯狂埋下基础。就是这样的模式,让我们成为安全感得奴隶,让我们陷入害怕失去而又无法全力掌控的无穷焦虑。
“我不能没有你”我们在很多疯狂的关于爱情的血案、情仇、报复和自残背后都能听到这样一句话。他们每一个人都坚信自己虽然手段恶劣,但是出发点高尚,因为-----为了爱情。
这个世界没有了谁都能活得下去,而你不知道什么时候陷入了这种深深的恐惧。你坚信自己需要被别人认同;你坚信离开另外一个人,你无法生活。所以如果那个人不在了,你就无法活下去,这其实是一种恐惧。
那些打着爱的旗号的伤人者、自残者、伟大牺牲者,没有发现,那其实不是爱,而是恐惧。安全感狞笑着奴隶你,然后用你去毁掉你身边的人、毁掉你的生活,然后在人群中寻找下一个受害者。不要问为什么没有给你安全感,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有安全感。只要你内心坚定,只要你先相信:这个世界没有谁都能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要想在恋爱中打破禁锢之墙,就要牢记三点:不要把依赖当成爱;不要把爱自己当成爱别人;不要当喜欢与爱搞混淆。
那么我们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安全感呢?有6招帮你打怪兽。
1、小范围地冒一冒险。
试试看只用你们家房子的一平米的钱,给自己安排一段旅游。
试试看在一两个你永远不再去也不可惜的小群体里面做做自己一直不好意思做得事情。
试试看给那些可去可不去的职位打电话,试者推销自己。
2、远离那些太容易获得的安全感。
过于关心自己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卡、一个不会犯错误的任务、一个养老般的工作
3、珍爱生命,远离恐惧。
少看一些消极的东西,比如恶俗的电视剧和杂志。多看些积极的东西,比如干净明亮的电影和书籍。
4、做一个恐惧保险箱。
5、做成功日志,你就成为牛人。
6、面对恐惧,触底反弹。
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当你触及它的底线,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大干一场的时候,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当你找到内心最深的恐惧,把脸转向它,准备作战,恐惧就开始烟消云散。
那些关在自己的心房里,整天盘算别人的人;那些躲在自己小窝里,整天等待别人搭救的人;那些躺在优厚的物质条件之上的人,惶恐地担心失去的人;那些内心没有安全感得,你们能够做些什么?
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没有安全感得人,你能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得地方,无条件得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得事情,它永远不会失败。
安全感是给出来得,不是拿回来的。切记!
@町
@雪儿
其他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
收入政策,又称工资与物价控制政策,这是供给管理的政策,主要是抑制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内容:控制货币工资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但其重点是控制货币工资,故称为收入政策。对工资和价格的控制政策,根据政策执行中的强制性程度来说,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完全强制性的措施,即工资和物价冻结。第二种是指导性的措施,即政府提出工资和物价的指导线,并运用税收等经济方法或道德劝说等方法使工会与企业领导人实施这一指导线。人力政策是针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措施。通过政策减小劳动力资源流动的阻力,是关键之举。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完善就业机构,为求职者提供完备的就业信息;降低最低工资标准,使不熟练工人能就业;制定职业培训计划并提供资金;增加青年人的就业机会,等等。
@守静
@仲帅
@李磊
@Springna
“礼治”是一套传统,这套传统建立的前提是它能够应付当前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果它不再能满足生活中的需要,那么这套“礼”势必要予以修正,甚至被新的东西替换。乡土社会中的“礼”是一个悠久而有效的传统,它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证明了本身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因此能够继续传承下来以维持社会的秩序。现代社会并不能依靠“礼治”而行,因为现代社会并不建立在一个共同而悠久的传统之上,它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域,各自携带着不同的地域传统。而且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其成员和环境都在瞬息万变之中,因此并不具备传统“礼治”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现代法律的契约精神来重新加以规范,并以权力机构来保证法律的有效实施。
“礼治”的基础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伦理结构。它凭经验而行,并以血缘的亲疏远近来确定每个人应当处的位置。“礼治”是依靠经验而逐渐累积下来的传统,在这一传统之下,长辈的地位就势必被推重,因为长辈有相对较长的生活经验,也更熟悉这套传统的运作方式,更明白如何使传统在现实生活中行之有效。但“礼治”并不意味着老年人的“人治”。
@陌小墨
有些人天真的以为是商人决定价格,而不知道其实是客人决定价格。
活得久的产品通常是他们找到客人决定的价格,能刚好符合自己存活的利润,那个关键甜蜜点。
不要只关注同业,只关注自己的喜好,要看见客人的需求与代价。
大多数需求,不值得付出那么高的代价,除非你把满足变得稀缺。
你要做的不是市场上没有的好产品,而是我想更适合你状态的好产品。
你要做的不是市场上没有好用的,我要做我觉得好用的,而是你是不是跟我一样喜欢xx的人,那我推荐给你这款我觉得好用的。
不是我们是最厉害的,而是我们希望成为你心中最厉害的。
不是我们是专业的 而是我们能满足你的需求。
不是地表最强产品,而是最合适你的产品
@雷云标
@张娟娟
基因库比例的稳定正好对应了其不同策略在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博弈中一组最优策略的组合,即在给定其他参与者的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参与者都采取他所能采取的最优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各参与者所选择的策略都是最优策略,因此参与者均没有再单方面改变其策略的动机。纳什均衡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一种新的突变或外来基因侵入时,这个平衡可能会被破坏,但往往能恢复。不过也有时候,这种基因(策略)占据了某种优势,便在这个种群散布开来,直到基因库达到一个新的稳定比例——从一个稳态到另一个稳态的一步步跃变,就是一个种群,一个物种,一个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物圈的进化史。
@琥珀川夏
@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