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过去和现在,我都没感受多少父爱,因为是中间鳖将也不换的角色。
从前的大家庭大都这样,父母的素质决定了没有一个家庭能做到尽量平衡的,邻居大女儿从小上学,父母轻搁轻放,即使星期天假期一些活儿也不舍得她干,二女儿和我同年一天学不上,什么活都是她的,人称二觅汉(“觅汉,就是旧社会给地主扛长工的”)。
那天陪护爸爸从医院回家,爸爸心情不错,打开了话匣子,闲谈,扯到了他怎么为了大哥大姐还有叔叔找工作而努力的事。
朦胧记得我刚上小学时,姐姐就已经当老师,只记得妈妈给上高中的大哥炒萝卜头时每次都放不少辣椒。大哥大姐虽然学习都很出类拔萃比二哥还强的多,在没有恢复高考的时候,高中毕业面临的就是回家务农。听爸爸讲给他们找工作的事,有点拼爹的意思,有个好爸爸。
先说为了姐姐的事,爸爸去了村里书记家,那个时代不兴送礼,就是空着手去的,我村老书记一辈子两袖清风。书记先是招呼夫人泡茶,然后又说叫你嫂炒个酒肴咱喝个酒?爸爸说,喝个酒就喝个酒。酒喝的差不多了,爸爸说,听说大米高中要毕业了,毕业了就是咱大队里的人啊,你叫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书记说,都说副业和林业好,我看也没什么好的,就是学校里还缺两个老师,就叫她当个老师吧。一锤定音!爸爸等的就是这句话。
姐姐那一级学生,都很优秀,僧多粥少啊,都眼馋教师的位子,爸爸赢在先下手为强。
当个老师一个人挣的工分够三口人分口粮,每月还有补助,后来不都全部转正。
村里付书记有一次找到我爸爸,说他的亲戚有什么病,急需链霉素,叫我爸dao.deng.(土话,这是原话)我爸爸去另一个公社给弄来五十支,本来想托人捎去,转念一想自己去吧,去到很热情,说喝个酒,就喝酒,爸爸说,咱们这么大个村,连个保健室没有,我呢给了四弟两个针管,一个给猪打针的,一个给人打针的,先干着。要是村里成立了保健室,他就不干了。当然了,如果让他进去也无不可。付书记表示村干部开会时,他一定提出来。爸爸说大哥(书记)已答应帮我办一件事了,我再也不好意思找他了,这事就交给你了。
村里成立了保健室,四叔就进去了,书记的一窝一块也常干这个的没进去,从此都不和书记搭腔了,爸爸如果不是先下手为强,基本没我叔的份。
大哥高中毕业后,跟着生产队棉花组管理了几个月的棉花,就去县里工作了。
管棉花的组长家里有古书,怕人的,哥哥找他要,看完一本换一本,哥哥有时也给他们讲书中的故事,好像记着哥哥躲在看棉花的棚子里迷着看书,没少挨组长的“骂”。
县里要成立一个制药厂,招收一批工人,每个公社只能摊派一个名额,如果这个名额下放到了公社里,指定没爸爸的份,但是呢,县里的一枝笔,爸爸的老朋友给爸爸留了一个指标,一张表格,需要三级盖章,只要盖上这三个章就行了,盖不上章的话就是一张废纸。爸爸想村里的章没问题,公社里的文书和爸爸关系很好,也没问题,就是管理区这个章爸爸觉着有难度。
管理区书记老刘经常下来蹲点抓生产,经常就住我家所在的生产队,有人也说闲话对他反映我家没有一个在队里干活的,所以老刘对我家印象一般般,老刘这人平时就是不苟言笑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爸爸就去管理区找他,其时他正在自己做饭,炒了点豆腐,他对爸爸说,喝个酒,爸爸说:“喝就喝”爸爸就去代销点拿了两瓶酒,买了鸡蛋,那时鸡蛋供应说什么也不卖,因为和爸爸很熟,爸爸说,我今天有重要的事,你就得卖给我,就那些了,一斤多,爸爸全要了。然后喝的个不亦乐乎,喝的差不多晕乎了,爸爸说,咱不能喝醉了,我还有个事啊!爸爸说完,老刘说:“要章咱有,要人我就去”问题又解决了。
那个时候,老刘要是不给盖章,这事就办不成了,恢复高考后,姥姥村里一个人连续两年考上大学,村里不让去,就没去成,因为文化+革命时这派那派留下的恩怨。
制药厂工作轻松,工资不低,当时叫个亦工亦农,后来全部转为全民所有制职工。
爸爸为了两个老大真是操了心,爸爸体会到找个工作多么不容易,后来爸爸要退休,一开始根本就没想到让他们两个其中的一个接班,想的是安排一个是一个,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