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两个孩子的疫苗,“长春长生”四个字,刺得眼睛生疼。
心也拔凉拔凉,担心、愤怒、悲伤,各种各样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想想孩子每次去打针,哭得呼天抢地,打的却是假疫苗,没有好处,还有副作用。嘴里情不自禁骂出几句脏话。
情绪平复后,心中不免悲伤,为自己,为家人,更为这个社会。
这个社会还会好吗?
“三鹿”“苏丹红”“地沟油”,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个熟悉的故事,更是一个个血与泪的教训。
都说“病从口入”,却不敢张嘴吃东西。
都说“药到病除”,吃药不仅不治病,甚至危害健康。
吃饭和吃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现在成了听天由命的事。吃了,活着,命好;吃了,死了,命背。
商业社会,底线虚无,乱象频现,不只是法律不完备,不只是执法走过场,更多的是,缺少商业文化的底蕴。
长期的封建社会,让商人成了地位低下的职业。“士农工商”,商人排名最后,大家都认为商业是“下九流”。所以,读书人,有文化的人,都不屑于从商。尽管我国有徽商、浙商群体,他们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文化和规矩,但是,我们的商业社会,一直没有总结出通行全国的商业文化。
商人迷信,他们信菩萨,拜财神,可是他们只是功利的祈求赚大钱、发大财。佛教那些普度众生的思想,他们却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商业社会从古时起,只有功利,缺少道义。
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商业侵入中国,我们的现代商业文明在尔虞我诈中启蒙。
近现代时期,商业形式多为对外贸易,将我们的茶叶、丝绸卖给洋人,再将洋人的洋火、洋布卖给国人。对外贸易的核心理念就是囤积居奇,只要能够赚钱,他人的死活,商人懒得关心。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商业就像开闸的洪水,遍地都是发财的机会,商人就像秃鹫一样,到处抢夺商机。
“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本是告诫大家要抢抓机遇,可被商人们扭曲成“黑的白的,能发财就是好的”,成为现在主流的商业文化。
文化是文明的基石。只有在商业社会中,沉淀出诚信、守法的商业文化。让商人们形成行为自觉,我们的商业文明才有希望,我们的商业社会才能够恢复正常。
法律仅能治标不能治本。我们针对商业秩序,设立了一整套法律体系,从行政法规到刑法,从罚款到坐牢,国家也算是用心良苦。可是法律总有漏洞,执法总会漏网,一些不法商人铤而走险,反而让法律成为了他们的“保护网”。
继续完备立法和执法,还应该加强商业文化建设。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最朴素,最简单的商业底线。赚钱是商业的本质属性,我们不能苛求商人都当慈善大使,我们只是希望商人不作恶。
我们都身处商业社会中,商业文化的重建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
首先,我们就要改变“笑贫不笑娼”的陋习。我们不能再以赚钱多寡再来作为评价“成功”的标准,对那些通过作恶赚钱的人,哪怕富可敌国,我们也只能冷眼旁观,万不可摇尾追随。
再者,我们要自觉作一个“无害”的人。身处位置的不同,决定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机会为社会作贡献,可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决定作一个对社会“无害”的人。
互联网推动着商业社会飞速发展,一些作恶的人也披上了“创新的外衣”,欺骗和伤害,越来越隐秘,越来越难以觉察。我们的商业文化,不能再随波追流,不能再向恶发展。
商业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心,如果任由恶人在商业社会中兴风作浪,迟早会影响大家的信心,久而久之,商业社会就会成为癌症病人,随时都会撒手人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商业社会作基础,纵使有经商奇材,又有何用?
疫苗事件总会过去,就如已经远去的“三鹿”“苏丹红”一样。可是,这些都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疤。
如果再不重建商业文化,真不敢想象这个社会还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