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得真快,从怀孕待产前一个月到孩子小学毕业升初中,妈妈一直都在城里陪伴在我身边。
后来小妹家宝贝儿该上小学了,人家奶奶说,孩子是两家的,也该轮到姥姥看了。就这样,妈妈去了郊区小妹家。
小妹和二妹家离得不远,小妹家孩子比二妹家孩子大半年,二妹家妹妹、妹夫时间能安排开,孩子不需要妈妈管。
现在孩子不好带,作业多,报班多,孩子贪玩儿,事多。一个就够忙的了,多了根本也忙不过来。和我们这辈子人小时候完全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老人的口号是,一个羊是养,二只羊是放,一群羊一样,所有那个年代,哪家都是2、3个。
中间这些年,偶尔有几次,小妹婆婆想孩子了,过去小住十几天,我就把妈妈接回来住几天。其实今年小妹的孩子六年级了,也没回来过几次 。
原来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打电话联系,后来有了手机,手机有了视频,想的时候就连线,看一眼,说几句话。按照老妈的话说,见面太少 要是没视频,都想不起来长啥样了。
遇到特别想的时候,就拆兑点时间,专门回家一趟,基本上一天功夫就搭进去了,从这头城里到郊区那头,路上时间往返,坐地铁到公交的差不多得6~7个小时,我单位一直是6天工作制。
今年孩子高考完,孩子大学要求住校,于是我搬家了,房子在城里和郊区的中间,离老妈近了,单程一个多小时,好多了。
孩子住校,我现在事情少多了,不在每天忙得团团转了。 虽说是单休,这样,周日回家转一圈回来,既看了老妈,也不耽误回来给老公做饭,还是很不错的。
如果姑娘回来没事也可以去看看姥姥,这祖孙俩关系可好了!隔一段时间就视频聊聊天,有时也不说话,她看着她忙,她看着她忙,在姥姥眼里自己带大的孩子咋看咋好。
妈妈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总拿三个孩子比,看看这俩放心后进门放下书包就吃东西,玩手机特别不满,老嘟哝:你姐姐放学回家进门就写作业,你大姨加班,她有不会做的题就主动找邻居奶奶问,奶奶不会她会再找阿姨问,问完了还给阿姨再复述一遍,问问理解对不对……。
她一边数落这俩小孩,一边还让妹妹们管管孩子:当着孩子面告状,她这样,弄得小妹和二妹不开心。
后来我知道了,就劝她,做事要有方法,现在改还多了,和两个妹妹关系也融洽多了。
老妈今天74岁了,身体还算硬朗,就腰不好,都是这些年辛苦累的。
年轻的时候,带我们三个弄菜园,为了多赚点钱,无冬历夏的忙碌。
我们大些了,爸爸病了。四年间,前两年还能走动一起遛个弯;后两年就完全瘫在床上,除了眼睛能转,嘴巴能动,其他都不行了。
我们在外上学,妈妈只能自己白天黑夜的照顾他。村里人看着我妈妈可怜,说她一个人照顾个类似植物人的病人,还供三个孩子上学不容易,劝她找再个人和她一起过日子,她不同意,说只要他有一口气我就会一直照顾他!
不会动,不会说的爸爸眼里湿润的,全是激动,谁也不知道他是否能听懂,但大家都知道他对妈妈特别的依赖,妈妈拍拍他的脸,说:“不走,不走!”他就会慢慢平静下来。后期爸爸走时,除疾病让他受了不少罪,身上没起过一处褥疮,皮肤没有一处红肿,破皮,精神上也从没有来自妈妈的折磨。妈妈对爸爸的这些年照顾的真情,在村里成为了被传颂很久的贤良故事。
再后来就进城帮我带孩子,那会儿50岁刚出头,腰板直的,头发黑黑的。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快20年了,现在的她,头发白了,腰不好,走路特别慢。我老公特意买了拐棍,她不用,告诉,年轻轻的,用它,丢人。小妹给她买了助力车,说让她买菜用,才勉强接受。其实,在小妹家,就是为了让她给孩子做个伴,小妹家里啥活都不用她干,也不用买菜。二妹还时不常的过来看看,给她买点好吃的,有空开车还带她和孩子出去转转吃个饭啥的,妈妈晕车,每次坐车她都要喝醋,吃晕车药,肚脐贴姜片。
其实,妈妈最喜欢的是她的三轮车。
每天自己慢慢下楼,把车擦干净,把随身的小包绕在车把上,放在车筐里,去早市,去做保健,去菜市场……。
我回家,要走了,妈妈会送我,这张照片是妈妈昨天送我时拍的照片。
秋日里,老妈的背影……
明天讲我老妈送我的路上故事,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