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选自读史专栏
第一章: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登基时还是个孩子,所以他的母亲给他选了一个国家主管兼老师——首辅张居正;一个内廷主管兼“保姆”——大太监冯保。
一个外廷,一个内廷,小皇帝受到严格管控。
整个大明朝,由于顶层设计就是让内廷外廷互斗牵制,所以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斗得不亦热乎。这样的局面,皇帝能力强还好,正好牵制,可惜,大明的皇帝一个个都是爱玩而又能力有限的主,所以到了万历年间,整个王朝已摇摇欲坠。
天佑大明。这个时候,张居正出现了,为了顺利改革,拯救王朝,他打破内廷外廷相斗的格局,主动低头和冯保交好。冯保也是明白人,力挺张居正。由是,大明王朝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除了小皇帝。
随着万历皇帝的年龄增长,对张居正,对冯宝,甚至对母亲,都充满了恨意。但此时,后宫、宦官,以及整个官僚集团都已在张居正的掌控下——可以说,张居正时代,基本做到了“相实君虚,君主立宪”的程度——小皇帝毫无办法。
但张居正会死啊。所以,张居正一死,年轻的万历皇帝就认为到了自己大展抱负,毫无羁绊的时候了。
所以,张居正前脚死,万历就开始借打倒张居正,宣告自己的权力与权威。这个时候,文官集团基本都是配合皇帝的——毕竟,他们也都受够了张居正。
然而,万历皇帝很快就懵圈了,因为他发现,想要大权的不仅仅是他,还有整个官僚集团——所以,万历很快发现,打倒张居正之后,他面对的是更为庞大的官宦集团——以前这个集团以张居正为目标,现在张居正倒了,只好把火力集中在万历身上。
可以说,打倒了一个张居正,无数个张居正站了起来。
所以,对万历皇帝,黄仁宇的定语是活着的祖宗,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摆设,一个事事不能自己做主的皇帝,张居正不让他习字,申时行不让他练兵,群臣在立储问题上和他针锋相对。
原本希望大干一场的万历无奈地发现发现,自己只是一辆老旧车子上的零件,做着早已经规定好的动作,一旦想自己设计两个动作,这辆车子的其它部件就会集体抗议。
比如,黄仁宇就介绍了万历皇帝一个特殊的情况:他的婚姻生活。万历和淑妃很相爱,天天黏在一起,并试图册立淑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因为这件事情,万历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文官集体发文章批判万历宠爱淑妃冷落王皇后。
无休止的议礼,无休止的争论,无休止的指责,万历终于烦了。所以,从万历十五年起,这位受制于人的皇帝终于向百官诠释了沉默是最大的反抗,开始了长达32年的罢工,而没有把自己的创造力在政治生活中充分使用。
大明王朝的国运,在这32年里消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