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个人喜欢的研究速递,图片底下的网址是报道原文链接。
social蛇
根据我们之前对爬行动物的了解,爬行动物们都是喜欢独来独往的,只有在交配或冬眠的季节才聚集。然而束带蛇(garter snakes)并不是这样的。科学家们发现它们喜欢一起出去玩,并且还有固定的几个关系特别要好的小伙伴哦!看到这个新闻,我想还好是束带蛇(无毒),要是其他毒蛇,动不动就成群结队的,还真的是怕怕提呢。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5/garter-snakes-are-surprisingly-social-forming-friendships-fellow-serpents?utm_campaign=news_daily_2020-05-04&et_rid=256552224&et_cid=3313998#
月亮与火山喷发——“黑暗”月食直指中世纪火山爆发
公元1110年5月5日,月食之夜,月亮没有呈现正常的淡红色调。尽管天空清澈,但月亮彻底消失了,甚至看不见光晕,球形边缘等任何东西。”——《盎格鲁撒克逊纪事》这段描述与树木年轮记录和冰芯的分析相吻合,科学家们推测导致此次月食如此黑暗的是公元前12世纪早期的一系列火山爆发,其中最有可能的是日本浅山的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具有广泛的气候影响,比如悬浮在大气中的气溶胶阻挡了阳光,使地球降温等。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5/dark-lunar-eclipse-points-medieval-volcanic-eruptions?utm_campaign=news_daily_2020-05-04&et_rid=256552224&et_cid=3313998#
利用新能源的机器
随着风能、太阳能的发展,有时产生多余的电力。于是人们想把多的电能用于塑料和化肥化学原材料的生产中。目前通过加压,加热和燃烧大量化石燃料生产原材料;如果利用电力,则需要制造合成这些化合物的电化学电池(电化学电池指的是化学能与电能互相转化的装置),但是耗时太长,不实用,各个实验室都在研究重新设计电池。
有课题组利用二氧化碳(CO2)作为起始原料来制造乙醇(燃料)和乙烯(塑料原材料);将氮(N2)转化为氨(NH3),氨是肥料中的关键成分。反应的顺利进行归功于催化剂涂层电极的发展,该电极推动了气体和液体之间的化学反应。
从理论上讲,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很简单:只需提供能量,即可获得水中的氢原子。但是实际反应困难。反应在电解槽中进行,电解槽由被液体电解质隔开的两个电极组成。在阳极,水分裂成氧,电子和质子。质子在电解质中迁移到阴极,与CO2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
新电解槽中,阴极由点缀有微小铜催化剂颗粒的3D碳丝网组成;电极上涂上有疏水含氟聚合物涂层;使用不锈钢网等改进使电解槽可将少量电能有效转化为碳氢化合物或氨。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5/making-commodity-chemicals-requires-fossil-fuels-new-devices-could-do-it-renewables?utm_campaign=news_daily_2020-05-04&et_rid=256552224&et_cid=3313998#
关于蚊子的研究(夏天来了,说一说蚊子吧)
这周想说两个关于蚊子的研究
每年有40万人被疟疾杀死,其中大多数是5岁以下的儿童。而疟疾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是蚊子叮咬。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昆虫的寄生菌(Microsporidia MB),这种寄生菌的存在使蚊子不会感染疟疾。MB可能激活蚊子免疫系统,使它更有能力抵抗疟疾感染;或者MB可能影响蚊子的新陈代谢,使其不适合疟疾寄生虫。MB感染似乎是终生的。
当一个地区40%的蚊子被MB寄生,疟疾发病将会显着减少。这种使用微生物控制疾病的概念并非前所未有,与MB类似的是一种名为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的细菌,可抑制蚊子传播登革热,目前也在研究中。
敲字的这会儿,脖子上被蚊子咬了俩大包。
https://www.bbc.com/news/health-52530828?utm_source=Nature+Briefing&utm_campaign=9192d57656-briefing-dy-20200505&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c9dfd39373-9192d57656-43766821
第二个是蚊子的仿生技术
以蚊子飞行动力为灵感的无人机飞行灵活且可以避免坠毁。科学家根据蚊子飞行和靠近地面时气流变化等信息构建传感器。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5/watch-mosquito-inspired-drone-light-and-avoid-crash?utm_campaign=news_daily_2020-05-07&et_rid=256552224&et_cid=3318359#
考拉怎么喝水
过去认为,考拉大部分时间都在树上,因此它们可能会从桉树叶中获取大部分水分(个人认为,这个认为也太草率了)。但是从2006年到2019年的13年间,多人报告了46例野生考拉的树舔行为。研究人员回顾了视频和摄影证据,他们发现,即使在附近有水坑或湖泊的情况下,考拉也更喜欢喝在树皮上的水(是真的懒,都不下树)。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5/bizarre-behavior-shows-first-time-how-wild-koalas-drink?utm_campaign=news_daily_2020-05-05&et_rid=256552224&et_cid=3315168#
中药与新冠的外媒报道
这个5月6号的报道蛮长的,简单概括就是一句话——不信中药有效。中药对新冠的效果,外国学者和政府持怀疑态度。
反对的学者认为中药疗效缺乏科学的实验证据,实验设计不严谨,比如尽管设有对照组,但没有进行双盲实验(双盲实验见今天发布的另一篇文章)。还指出我们一些比较官方的报纸和网站说中药有效,但是并没有提供具体数据和详细信息(新冠爆发期间,很多国家都各有高招,说自己的方法有效。我觉得我们的中药之所以被Nature这个大V提到,主要是我们国家援助别国时也附赠了中药,这是中药一个很好的推广机会,不过可能让国外认可还需要更多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北京中医研究院院长黄路奇说,中药作用有三:一,作为一种补救措施治疗COVID-19症状;二,有效防止轻度病例转化为重症;三,减少患者对病毒呈阴性反应所花费的时间,即加速治愈。外国学者质疑他,因为在中国的临床试验网站上,这些疗法被简单地描述为中药。
我个人还是相信中医的,也理解外国人的不相信。毕竟“气”,“湿”,“淤”,“邪”这些东西,我也说不清,我只觉得我“虚”。希望中医未来不仅能够逐渐完善自身体系,还可以融合现有的医学和分子知识,使现代中医建立在传统经验和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把一些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概念解释给世界听(非中医专业,仅在这里瞎希望一下)。
曾经我想要弄明白中药材里的化学成分,就选择了化合物鉴定方向做本科毕设(中药的成分研究已经很多了,比如在一些中成药说明书里可以看见很多化学成分的描述【野生小科普】双盲实验,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那阵子在实验室整天提取分离化合物,吸着工业纯的氯仿,甲醇,石油醚混合物。冬天开门开窗通风,大家都哆哆嗦嗦的,唯一的欣慰是温度低时我们浓缩的样品很容易形成各色好看的结晶。和同学老师配合捣鼓了许久,才终于鉴定出样品的几种化合物。
一味中药包含的东西可能更多,草本植物和动物材料的内含物丰富且复杂,根据采摘地点,时间,部位的不同而改变。可见,想要把中医里目前能够解释的部分弄明白,都需要许多人的奋斗,更何况那些我们还没有头绪怎么去解释的概念。但是,因为相信中医,所以我认为现代中医体系的构建只是时间问题。希望以后能常在国际期刊上看到中医的字眼,而且是肯定和惊叹的语气。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284-x?utm_source=Nature+Briefing&utm_campaign=2aac7e18d0-briefing-dy-20200506&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c9dfd39373-2aac7e18d0-43766821
目前距离我们最近的黑洞
冬季南半球的天空,用望远镜可以看到蓝色光点。科学家们从80年代以来,就一直研究着HR 6819系统,以为是双星系统,根本没有想着寻找黑洞。但是在对双星的长期观测中,发现它不同于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内层恒星似乎每40.3天绕一个物体运行一次,而较大的外层恒星绕更远距离绕轨道运行,环绕着内层恒星和神秘的第三颗物体。
看不见的神秘物体的质量为太阳的四倍,可能是恒星坍缩成的黑洞。距离我们1000光年,是目前发现的最近的黑洞。但人们还推测,如果黑洞在宇宙中的分布是均匀的,那么距地球最近的黑洞应该只有30到40光年远。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2020/05/closest-black-hole-to-earth-found-hiding-in-plain-sight/?utm_source=Nature+Briefing&utm_campaign=2aac7e18d0-briefing-dy-20200506&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c9dfd39373-2aac7e18d0-43766821
(图片是之前拍到的照片,并不是文中的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