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孤单狂想曲

从希伯来希腊文化到黑暗的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结束,其他的一些诸如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接踵而来,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态。

可主义这东西,不能简单地进行划分,背后人的思想的解放,社会的进步,时间和空间的压缩,第一次整个地球文明的交流像一幅画卷一样,慢慢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新环境促使人类不得不进行新的思考,单单从文化层面来讲,一些永恒主题已经渐渐变得不那么吸引人们了。

希伯来文化里面的罪与罚,更多地被现代法律制度给限定死了。史诗展现出来的英雄主题在当下,只能被用来怀念。科学下的宗教文化难以笼络人心,渐渐变成了一种信仰。

上帝更多地从人们惊讶的口中说出,人的自由意志,反抗造物主一直存在着,在科学的外衣下,比以为更加强烈,而个人意志就是个悲剧。

有观点说,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文精神会再度复兴,就跟王朝中兴一样。众神再也无能为力,只好躲藏在云端,时不时地响几声雷,像是在提醒人们。

而对于酒神的信仰,那种官能之乐在不堪言的社会压力下能解苦忘忧,少女情怀,婚姻和爱情才是生活的真谛,还有比一边同少女跳舞,一边唱着抒情诗再欢乐的事吗?有,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手机,就像吸食鸦片一样。

的确是需要来一场运动来造福人类了,要不然挣脱不了奴役的话,只能抱着手机孤单至死,这简直就是当今社会真实的悲剧。

知识大变革到今天,文盲越来越少了,形全神残的人越来越多了。每每走在大街上,看着一具具行尸走肉,像是没个灵魂一般在飘荡,那些空洞洞无神的目光,不知道在看向何方,不禁令人悲悯和恐惧。

根深蒂固的成见简直就是《美狄亚》里面大难后的幻灭,明辨是非我们都很清楚,只是做不到呀。

不如借梦境来阐述,阐述那些由无知和梦想衍生出来的产物,人生如梦,梦里去感受奥古斯丁《忏悔录》里面说的“人生有大美,历久而弥新。”这样或许还来得及。

那么抛开现世,回到中世纪,当但丁迷途在树林里时,不是爱情指引着他,而是维吉尔的幽灵前来做引导人。这些时候,启蒙便开始了,启蒙带来的是重生,而重新前则要进行洗涤、闯过火墙通过自我救赎之后进入到天堂去寻找他的爱情。

而我们现在就缺少启蒙,不仅仅如此,连谨慎、自制、坚毅、正直这些美德都从我们身上消失了。社会已经如此千疮百孔,偏偏救赎之道也看不见摸不着。

从中世纪逃脱出来,跳过文艺复兴和古典浪漫现实这首狂想曲,这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情境,让人眼花缭乱,真是美丽新世界呀。什么?一九八四?呵呵,哪有一双眼睛盯着你,根本不需要吧。

所以堕落、不管是梦里面还是现实中,连醒着都是麻木的。外在的行为和内心的感受都是那么僵硬。那些看了心寒,唯恐避之不及,仿佛见了鬼的事情天天都在眼前发生着。

从没有过那么无奈,人生啊,稍纵即逝,连值得奋力一搏的事情都被消耗的无影无踪,本想叹此生虚度,祈求上帝慈悲为怀的我偏偏又不是信徒。

现实和想象的差距太大,不如出卖灵魂给魔鬼,可那样不就成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了,你看看,这样犹犹豫豫,踌躇不前,充满负面的人生观,忧郁、虚空就差厌世了。

如果《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这两人要是遇到了一起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哎,可一边是堕落,其实管他呢,一边是诱惑,嗯,算了,冲吧。的确,悲剧呀,总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处久不厌。 体验过形形色色的应用,Day One 是存留在设备上最久的一个。Day One 是...
    Blasin阅读 5,887评论 1 0
  • 我可能属于那种极度自卑的人。 也算是人前欢脱人后哀,每一天发生的事我都要仔细回想,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或令人尴尬的时候...
    未必相逢阅读 1,547评论 0 0
  • 《谁说时间无法挽留》 谁说时间无法挽留 我还记得你的样子 还记得秋天的落叶 还记得如童话般的胡杨林 无论你的容颜怎...
    晚熟的柿子阅读 1,631评论 2 5
  • 在《艺术家》的海报上,是男主角乔治·瓦伦丁和女主角佩皮·米勒两人的深情对视的场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特别...
    和世界有个约定阅读 6,13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