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是为了抓住本质或核心观点,抓不住重要观点和原理的本质,学生就无法理解他们。如果抓不住重点,就无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构建知识体系。归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抓住重点是提高理解力的关键。所以,归纳不是简单的罗列重点。
应用归纳法的步骤:
第一步:导入。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所学习内容的重点。
第二步:归纳。要求学生归纳话题或问题的重点。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第三步:初步交流。学生完成归纳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不仅要说归纳出来的结论,更要阐述原因。初步交流的目的不是为了选出“最佳归纳”,而是为展示不同视角和细微差别提供平台。
第四步:深入交流。小组交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交流。鼓励学生寻找共同的观点和要素。
许多时候,教师在应用归纳法的时候,会进入误区,直白地要求学生归纳重点。这样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简单寻找概念或观点并罗列出来,不能加深对观点的理解。
正确的做法是,为归纳找一条路径,既促进学生不断回顾所学内容,从而抓住重点,又能通过归纳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一篇作品后,可以要求学生“给文章起一个名字”,或“选一首最能表达作品中心思想的歌曲,并说一说你选择它的理由”等。
教师在对学生的归纳做出评价时,应该关注每个学生归纳的内容及其理由。学生的归纳是否包含他人忽视的观点?学生的总结能够引起其他同学的关注?学生的归纳是否有助于理清事实真相,还是只关注个别因素?归纳如何展现学生对话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