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罗蒙诺索夫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培根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罗丹
有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正说明耐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心理学上,耐心属于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即耐力。它与意志品质的其他方面,如主动性、自制力、心理承受力等有一定的关系。
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画坛的一代宗师。齐老先生不仅擅长书画,还对篆刻有极高的造诣,但他也并非天生具备这门艺术,他也经过了非常刻苦的磨炼和不懈的努力,才把篆刻艺术练就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年轻时候的齐白石就特别喜爱篆刻,但他总是对自己的篆刻技术不满意。他向一位老篆刻艺人虚心求教,老篆刻家对他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要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
于是,齐白石就按照老篆刻师的意思做了。他挑了一担础石来,一边刻,一边磨,一边拿古代篆刻 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就这样一直夜以继日地刻着。刻了磨平,磨平了再刻。手上不知起了多少个血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础石越来越少,而地上淤积的泥浆却越 来越厚。最后,一担础石终于统统都被“化石为泥”了。
这坚硬的础石不仅磨砺了齐白石的意志,而且使他的篆刻艺术也在磨炼中不断长进,他刻的印雄健、洗练,独树一帜。渐渐地,他的篆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一位自考毕业的女孩去应聘一家外贸公司经理秘书。但是,公司却给她安排了一个行政部文员的职位。女孩想了一下,觉得只要自己耐心做好文员的工作,一样很好。于是,她就答应了。
女孩的工作是负责接待客人和复印、打印等琐事。同事们总是把一些需要复印和打印的文件一股脑儿堆在女孩的桌子上,然后告诉她哪些需要复印、哪些需要打印、每种各需要多少份。女孩总是耐心地记录着各种要求,然后仔细地做。
有好几次,女孩的认真检查避免了公司的损失。因此,女孩真的被提拔为经理秘书了。女孩是这样对人说的:“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只要有超凡的耐心和细心,就会取得成功。”
耐心被认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优劣、心理健康与否的衡量标准之一,也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 之一。培养孩子的耐心不仅对他在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许多孩子都不够有耐心。只要想到了或者听到 了,他们便要求立刻兑现。否则便不停地纠缠、吵闹,直到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为止。
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孩子的耐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的培养。当孩子不停地用哭闹强迫父母满足他的要求时,父母要沉得住气,一定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耐心训练。只有父母付出耐心才会培养出孩子的耐心。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耐心的习惯呢?
建议一:家长要做好榜样。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自己做事也是虎头蛇尾。所以,要想让孩子有耐心,父母首先要有耐心地去做每一件事情。
比如,晚上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不断地起身、坐下时,做父母的要坚持看书,孩子见父母能够耐心地看书,也能受到一些感染。
另外,父母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跟孩子约好这件事必须耐心地做完;如果没有完成不仅需要补上没做完的,而且还得再增加时间来处理相关的事情。这样,孩子就能够有计划地去做事,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耐心地把事情做完。
建议二:让孩子明白耐心的重要性。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耐心执着是成功的秘诀。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的父亲为了让童第周从小就明白耐心的重要性,让他能够执着地学习和做事,特意给他题了“滴水穿石”的条幅,告诫童第周世界上没有穿不透的顽石,只有没有耐心的人。
父亲去世后,大哥安排童第周到宁波师范预科学校读书。只读了一个学期,童第周就提出要考当时全省著名的效实中学。哥哥对他说:“效实中学是用英语讲课的,你的英语根本不行,肯定考不上的。”童第周却认为“滴水能够穿石”,只要自己耐心学习,肯定能够考上的。
为了准备考试,童第周坚持自学英语,每天除了吃饭外很少离开书房。终于,童第周考上了效实中学。在效实中学,童第周又用滴水穿石的精神,使自己的成绩从刚入学的倒数第一上升到了全班第一。这就是因为童第周对耐心学习有深刻的理解。
家长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时就要有耐心。孩子做错了事,要给他讲道理,耐心地告诉他错在哪里。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就是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也要让他心服口服。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等待。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似乎没有多大的耐心,只要想到一件事情,他们总是希望立刻去做,否则便会不停地纠缠。
妈妈正在厨房里做蛋糕,小慧心在一边看着妈妈不停地忙碌。看见妈妈拿出香香的巧克力和新鲜的水果。小慧心说:“妈妈,我要吃蛋糕。”
妈妈说:“蛋糕还没做好呢,妈妈要把粉调好,再加入慧心最爱吃的巧克力和水果。”
3岁的小慧心仍然纠缠妈妈:“我就想吃蛋糕!我就要现在吃!”
妈妈有些不耐烦了:“蛋糕还没做好怎么吃呢?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呀?”
小慧心开始讨价还价:“那我要吃巧克力,吃水果!”
妈妈说:“你吃了巧克力和水果,妈妈还怎么做蛋糕呀?”
“我不管,我现在就要吃!”小慧心开始耍赖起来。
妈妈无奈,只好让小慧心先吃巧克力和水果。
现在,慧心已经上小学了,但是,她做事似乎永远都是三分钟热度,想的时候好好的,真要做的时候,总也坐不住。
事实上,父母如果从小教孩子学会等待,不事事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耐心就会慢慢被培养起来。
刚刚吃完晚饭,妈妈正忙着收拾东西时,7岁的雨帆就开始叫道:“妈妈,我要到公园去玩。”
妈妈说:“等一下,等妈妈收拾完东西一起去。”
“不要,我要现在就去,你回来再收拾吧。”雨帆开始坚持。
“不行,做事情就要一件一件做,妈妈要先收拾完才能跟你一起去。你先等一会,看一会今天的报纸,妈妈很快就收拾完了。”
这时候,雨帆已经拿起报纸看起来了。等妈妈收拾完东西走到客厅的时候,发现雨帆已经看得津津有味了。原来,他看到了一篇自己喜欢看的小故事。
可见,遇到孩子没有耐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孩子的要求而作出让步。如果父母每 次都是只要孩子一要求就作出让步,孩子得到的经验就是“妈妈总是听我的,我想怎样就可怎样”,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没有耐心。当然,父母也不可以用生硬的 态度来命令孩子,如“不行,你给我等着”,这样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
建议四:从身边的小事来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小事情都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耐心。例如,洗碗、擦桌子、收拾房间等。刚开始,孩子会漫不经心地边做边想玩,这时家长可以站在一边督促孩子,让孩子用心地去做,直到他把碗洗干净、饭桌擦干净、房间收拾整洁。要让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耐心去完成。
在经历过小事的锻炼后,家长应该再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 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这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做事不半途而废。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父母应当 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孩子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建议五:三分钟耐性训练。
如果孩子对学习没有耐性,总是沉迷于玩耍当中,父母可以试试其他的方法。
安吉娜·米德尔顿在《美国家庭的卡尔·威特教育》一书中介绍了一种“三分钟”耐性训练法,这种方法被证明是训练孩子耐性的好方法。
皮奈特是一个缺乏耐性的孩子,他只爱看电视和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
一天,父亲拿着个沙漏,告诉他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整好是三分钟。皮奈特想玩玩这个沙漏,这时父亲说,以沙漏为计时器,你和爸爸一起看故事书,每次以三分钟为限。皮奈特很高兴地答应了。
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爸爸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意看书,而是一直看着那 个沙漏,三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但是皮奈特的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数次之后,皮奈特的视线渐渐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虽说约定三分钟, 但三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皮奈特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三分钟”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皮奈特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就自 己主动阅读了。
在这里,皮奈特的父亲用了一种循序渐进的训练,对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实际上是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使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某一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习惯,也就提高了耐性。
三分钟的时间,正好适合孩子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后立即打住,这样不仅使孩子觉得父亲守信,而且还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引发了他主动学习的动力。当然,培养孩子的耐性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试了一两次后觉得没效果就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