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要读莎士比亚呢?没有在初高中的时候读,也没有在大学闲散的时光读,反而是到了现在,硕士临近毕业的时候再去读。最主要的原因是应该是两个:一个是我最喜欢的计算机科学家吴军老师在他的专栏里面多次讲到莎翁的戏剧,里面富有哲理而且生动有趣,并且由于戏剧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说出来的,可以精准的学会用语言去描述,而我现在,比如描述高兴,我可能只会说:我很/十分/非常/有点高兴,不能很好的去描述自己的感受;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莎翁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但是奇怪的是,我从小到大度过很多的书,唯一没有读过戏剧,当然也就没有读过莎翁的戏剧了,现在工作已定,相对比较清闲,正好可以去读一下莎翁的戏剧,体验一下戏剧的魅力!
摘录
莎翁在自己的戏剧中,通过人物之口,告诉了我们很多的道理,或者是很多比较优美的句子,我都摘录了下来,仅以作为浏览时的tips。
清晨披着赤褐色的外衣,已经踏着那边东方高山上的露水走过来了。
描写清晨,颜色为赤褐色,踏着东方高山的露水,实在是太美了!
对于哈姆莱特和他的调情献媚,你必须把它认作年轻人一时的感情冲动,一朵初春的紫罗兰早熟而易掉,馥郁而不能持久,一分钟的芬芳和喜悦,如此而已。
莎翁对待爱情的看法,不知道为啥子,莎翁在剧中奥菲利亚的父亲和哥哥之口,一直在说爱情不能持久,容易枯萎,就像早熟的花朵儿。
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
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过于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相知有素的朋友,应该用钢圈箍在你的灵魂上,可不要对每一个泛泛的新知滥施你的交情。
留心避免和人家争吵,可是万一争端已起,就应该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轻侮的。
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
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尽你的财力购置贵重的衣服,可是不要炫新立异,必须富丽而不浮艳,因为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法国的名流要人,就是在这点上显得最高尚,与众不同。
不要向人告贷,也不要借钱给人;因为债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丢了本钱,而且还失去了朋友;向人告贷的结果,容易养成因循懒惰的习惯。
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你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当初听到吴军老师讲到这几句话的时候,可谓是字字诛心,因为有些事情我也经历过,感觉说的太对了,当然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不过当时给我的触动还是非常大的,也是那个时候对莎翁的书产生了很强的兴趣。
以上的话,是雷欧提斯去法国之前,他的父亲波洛涅斯给他的忠告,里面提到了对待友情、为人处世,实在是字字珠玑,值得我去反复体会,因为我在这上面踩过不少的坑。
在热情燃烧的时候,一个人无论什么盟誓都会说出来,这些火焰,女儿,是光多于热的,刚刚说出口就会光销焰灭,你不能把它们看做真火看待。
老父亲波洛涅斯再次教育奥菲利亚。
少量的邪恶足以购销全部高贵的品质,害得人声名狼藉。
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一个好人做了一辈子的好事,只因为做了一件坏事,大家去开始讨伐他,声名狼藉;一个恶霸最后潘然悔悟,人们就原谅了他,呵!
你瞧,你用说谎的钓饵,就可以把事实的真相诱上你的钓钩;我们有智慧、有见识的人,往往用这种旁敲侧击的方法,间接达到我们的目的;你也可以照着我上面所说的那一番话,探听出我的儿子的行为。
这是波洛涅斯让自己的仆人去法国打听他儿子雷欧提斯的品行如何的方式。
首先是去巴黎调查什么丹麦人(同乡)在巴黎,干什么的,有没有钱,住在哪里等等。如果恰好和雷欧提斯认识,则表明自己的身份---“知道他的父亲和他的朋友,对他也略有点认识”,这里表明认识,但是不是特别熟悉。然后随意捏造一些关于他的坏话,但是不能太坏,否则会损坏他的名誉,可以举出一些纨绔子弟最普通的浪荡行为,但是要说的轻淡一些,让人家听着不过是行为上小小的不检,一个着急性格不免会有的发作。这样轻描淡写的说雷欧提斯的坏话,要是谈话的那个人,果然看到雷欧提斯犯了刚才所列举的那些罪恶,也会附和并用实例说明。
不得不说,这一招旁敲侧击实在是厉害!
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诚的行为,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心。
波洛涅斯让其女儿假装读书偶遇哈姆莱特探测哈姆莱特发疯的真正原因。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清扫,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流传最广的话,然鹅,我没有太深的感想,哈姆莱特的纠结吧!
失财势的伟人举目无亲;
走时运的穷酸仇敌逢迎;
这世态的炎凉古今一辙;
富有的门庭挤满了宾客;
要是你在穷途向人求助,
即使至交也要情同陌路。
唉,人间的残酷,不多说,不多说。沙翁借伶人之口表达。
因为习惯有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制服魔鬼,并且把他从人们心里驱逐出去。
真正的伟大不是轻举妄动,而是在荣誉遭遇危险的时候,即使为了一根稻杆之微,也要慷慨力争。
一点感想
现在的自己和过去几年的自己,一直都很浮躁,浮躁掉没有心情去读一本书,总想着快速的实现某个目的,而没有这样的心情去品味书里面的沧海人生,好在现在有了意识,也不晚。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留有一个地方,保有自己的初心。
《哈姆莱特》自己看了两遍,第一遍只注重故事,想急切的知道事情的发展,第二遍比较松弛,着重品味了语言的魅力。不过由于是第一次读戏剧,感想暂且不表,多读几本以后,再说感触。
读书不要急于读完,知道结果,而应该沉入其中,享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