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到山陕会馆东面的新华书店去,见柜台里面的书架上有一本真气运行法,让营业员拿了过来翻翻,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因为得过神经衰弱,虽然治好了,却对健身有了兴趣。书里介绍练气功可以健身。而定价呢只有一角钱,就买了,然后照着书里介绍的方法练。很好奇气功还能治病的,要练练验证一下能否治病。
有一天是英语课,教英语的是教导主任窦老师。他却没有来,由班里的女生王元秋代教。但见她笑笑的立于讲台上,手持英语课本,领着大家读课文。因为高考时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才计入总分,别的专业的考生不计入总分。也不重视,啥也没有学会。上师范了,开了英语课。基础差,也学不出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同桌张华远好学英语,人有极聪明,天分很高。有一天坐在那儿,他边读当时用的初中英语课本上的课文,边给我翻译讲解课文的中文意思。相处的时间长了,两人成了要好的朋友。星期天没有事了,两人出了校门,从城墙的西北门上去往东走,绕着城墙走一圈儿下来回学校。那时社旗县的城墙还是完好的,谁知到了一九九五年左右,开始兴建民房了,有人把西南角的城墙推平卖了地皮,建了民房,城墙就残缺不全了,后来渐渐的别处的城墙也被推平了不少。进入二十一世纪兴起了旅游热,又重视了对古镇的保护修复,挖掉的城墙又修复了一些,然后新建了几个仿古的城门楼。这真是扒了真的城墙,再建假的城墙。呵呵呵呵呵呵。
有一次上历史课,教历史的王老师是校长,他举着课本读着,忽然提问的,听见王老师说,杨连山你说说五代十国是哪些国家。我忙站起来,绕口令似的背着,后梁唐晋汉周这是五代,十国是••••••王老师听了笑笑地说,这个问题回答的好,记的很熟,你坐下吧。还有一次是教化学的李老师上课,喊我起来回答化学问题的,我对理化那是一窍不通,高考时报的就是文科。对李老师提问的化学题回答不上来,尴尬的站在那里,过了一会儿,李老师只好说,你坐下吧。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在山陕会馆的大殿里举办文学座谈会的。我们几个学生得着信儿了,就去听。由郑州的新故事主编杜道恒讲文学的创作方法,听了后很受启发。那几年的读书风气特别好,到星期天了,山陕会馆的阅览室坐满了人,都在安静地看书。十年文革结束了,老三届被耽误了十年求学时光,人们用加倍的努力去读书,竭力想把耽误的时间弥补过来。
有一天班会上,班长马怀站起来讲,踏入社会了就要去适应社会的环境,要懂一些人情世故,学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一些社会经验。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人一旦进入就要被染上颜色,在社会上是讲人情世故的。然后马班长举了一个例子,社旗城郊菜队的女队长,因为一个来买菜的人没有给她递烟而生气,故意抬高菜价,让他多淘钱买了高价菜。买菜的人也不是故意不给她让烟,不防一个女同志还吸烟的,就是一个无意的疏忽,惹的女队长不愿意了。我听了懵懵懂懂的,后来参加了教育工作,踏入社会后才体会到,没有在社会上历练的人情世故,真的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一个人在学校课堂上学的知识,只是为自己今后的工作事业打下了一个基础,得到一张文凭就是一个敲门砖,是进入某个领域的资质证。而踏入社会后,还要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做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才能如鱼得水。学到的知识就好比是建高楼大厦的砖瓦,要经过建造师的一番设计、修建,才能使砖瓦变戏法一样变成高楼大厦。知识本身不是力量,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有力量,愚以为应该把知识就是力量改为智慧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