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下安了个共享童车柜,扫码即可骑车,家里的小车迷坐不住了。
他认真论述了玩这个车的理由以后,我和他爸同意他玩。我准备扫码取车时,突然听到旁边一个很大的声音炸响,“咱不玩!”扭头看看,是一个穿着考究的老太太使劲拽着一个四五岁孩子的往外走,嘴里恶狠狠地大声训斥,“人家有钱,人家玩!咱没钱,咱不玩!”我有些尴尬,和老公对视一眼后,在心里和那个孩子说了声抱歉,还是遵守和娃儿的约定,正常取车。
娃儿在爸爸陪伴下开心“驾”小车溜达,我的思绪却飞到了儿时。那时,年迈的姥姥麦收季节总不顾妈妈劝阻,背着筐在收过的麦子地里细心寻找落下的麦穗,一点点归拢,手工脱粒,晒干装好在袋子里。接下来的日子里,卖冰糕、卖西瓜、卖苹果的经过姥姥家,哪怕是远远的经过,只要姥姥听到了吆喝声,就会边大声喊着人家卖东西的停下,边急急起身,踮着小脚,快步赶过去。然后,姥姥的麦子就会变成我和弟弟手里的冰糕、西瓜、苹果……(不知多少人还记得农村那物物交换的年代)如今的我不知吃过多少口味的雪糕、冰激凌,但最美的,依然是儿时姥姥给换的那雪白的冰棍……还有,读书时期,家里同时供我和弟弟上学以及母亲身体不好需要天天服药,经济情况是可想而知的。但,父亲母亲从不在我和弟弟面前说没钱。无论哪次回家,父亲都已给准备好了生活费。有时候学校有别的需要交钱的项目,回家一说,父亲总淡定说知道了,放心。离家返校前,超出我要的数额的钱,总会递到我手中,以及一如既往地笑呵呵嘱咐,“该吃吃,该喝喝,吃饱喝好不想家。”不到“大星期”不能回家时,父亲会去学校看我一趟,带来母亲烙好的甜饼,以及远超我需要的生活费。父亲外出,不能来时,不大出远门的母亲会勇敢顶上。小姑姑四叔也会时常来学校看我,送来好吃好喝的,塞给我钱。三叔出差经过单县没回家先到实验中学看我,留下漂亮的九寨沟图案的笔记本和零花钱。姨哥大学毕业后,在指导我学习的平信中会悄悄放上一二十块钱。要知道,那个时代,刚毕业的学生能挣几个20块?浸润在姥姥的宠爱、溺爱中、在父母亲叔叔姑姑哥哥姐姐老师们的关爱中,哪怕出身贫寒,但我从没觉得苦,还形成了积极乐观的心态,爱说爱笑的性格。中学时代的好朋友曾经说过,我要是男的,肯定嫁给我![呲牙]
勇敢去爱孩子吧,爱不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