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情志”即感情志趣。人有“七情”——喜、怒、哀、忧、思、悲与恐。《养生延命录》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宋代陈无择《三国极——病症方论》将“喜、怒、哀、忧、思、悲、恐”正式列为致病内因。突出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会使人长寿。科学家发现,如你心存感激,心中有爱,不抱怨,就自己活着这个事实的本身,对生活充满满足感,就可以促进催产素分泌。这个催产素号称“信任激素”,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并且会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反之,长期处于悲伤,压抑,沮丧,状态时,会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疼痛和不适之感。如果悲伤,忧思,焦虑等不良情绪压抑心中不能及时充分发泄出来时,便会对身体健康有害,会引起疾病,甚至导致死亡。长称七情致病。
中医认为,七情和五脏的基本关系是:肺主悲,过忧或过悲则伤肺;喜主心, 过喜则伤心。过年过节经常有人过于高兴,导致心脏病发作;肝主怒,非常非常生气时,左右两侧会隐隐作痛。所以遇事先戒“怒”,以理性克服感情上的冲动,因为“怒”是情志致病的罪魁祸首,对人健康危害极大。怒不仅伤肝,还伤心,伤胃,伤脑,会导致各种疾病;脾主思,过思则伤脾。一些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的人,经常会出现疲劳的症状,四肢无力,肌肉酸痛。此外,还有肾主惊。人受到过度惊吓会影响到肾的生理功能。
《楚辞.九章.悲回风》“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有位远房姑妈,因为新婚不久的儿子煤气中毒的突然离世,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整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也睡不好觉,心灰意冷,提不起精神,积郁成疾,却查不出病来。半年后,等查出病——癌症晚期。身体多个器官已经布满癌细胞,且扩散全身。
生离死别是每个人,乃至每个家庭都无法避免的。谁能满怀思念而不心痛?但日子还要过,自己的身体还要保重。亲人去世并不是永远的分别。被遗忘才是终极离去。有人记者他们,才是离去之人莫大的幸福。
屈原《九章悲回风》“悲晚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殇,望有微而损性兮,郁结泯志不畅。”大意是说,悲痛回旋之风摇落蕙草,我心中郁结内自感伤。回风虽起于微小,却足以伤生。其声音虽起于隐约,却足为秋之先导。厦门网——厦门晚风报讯,山东临沂一18岁准大学生在入学前遭遇电话诈骗,被骗走9900元,家庭贫寒的她非常懊恼、自责,伤心,愤怒,在与父亲到派出所报案回家路上,一向健康的她突然昏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死因是“呼吸心脏骤停。”
人们常说:“心碎,伤心欲绝”一般是对悲伤情绪的夸张说法。现实中因过度的悲伤等情绪引发心脏,甚至猝死的情况并不鲜见。有人吵架,因情绪过于激动,导致突发性心脏病的例子,各年龄层患者都有。当过于激动的情绪无法及时排解,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血管痉挛等反应,导致心脏损伤,造成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这对生命是相当危险的。
现代医学表明,有些疾病的发生,并不是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精神状态不佳,情绪异常引起的。精神衰弱症的产生就是如此。过去有人认为这种病是过度疲劳累所致,其实最主要原因是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事件所致。
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时,要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说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善于及时调节自我情感,对外界的刺激保持稳定心态,避免剧烈情志刺激。同时要学会把负面情绪转移出去。改变自己对某种事情的态度。从积极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还是无法缓解,那就把积聚在心中的抑郁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达到心理平衡。
由于“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当今社会由于精神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因此,情态保健必须重视,不能等闲视之。
人生苦短,遇事保持沉着、冷静,不怒、不悲、不恐,不过喜,不忧伤,不生气,保持心境平静,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做个乐观主义者,拥有高尚的情操和感受生活乐趣及幸福的人。使自己拥有一个真正健康的身体——没有疾病,而且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都是完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