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北大图书馆里,一个湖北籍学生伏在阅报架上看报纸,看得正起劲儿的时候,一个湖南籍的学生凑过来看。两人挤来挤去竟然动起手来,气冲冲找蔡元培校长评理。
当时,蔡校长正一个人吃便当。两个学生分别向他陈述完毕,要求为自己主持公道。看热闹的学生围了一圈儿,想看看这位革命党出生的老校长怎么处理这件事。蔡校长对湖北籍的学生说:“如果你不该打,他打你,他是妄人,你不必和妄人计较;如果你该打,他打你,你自己评判吧。”这一席话,说得两人心服口服,无话可说,鞠躬退出。那些看热闹的也都鞠躬退出。
在处理这场纠纷上蔡元培显得十分机智,他既没有和稀泥,也没有生硬地动用训导规章,而是把打人对不对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评判,使两个学生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了反思和检讨,从而化解了一场纠纷。
02
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未当校长以前,开校务会议多半讲英语,特别是预科的校务会议,全部讲英语。不懂英语的教授,只好像聋子一样坐在那里,痛苦万分。蔡元培接任校长以后,特别提议校务会议一律改用国语,这引起了外国教授的反对,他们用英语表示“我们不懂中国话”。蔡先生针锋相对,回答说:“假如我在贵国大学教书,是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开会时你们就说中国话!”洋教授哑口无言。从那时起,任何会议发言,一律用中国话,不再讲英语。当时,蔡元培刚刚入主北大,还是“新人”,拒绝要求沿袭用英语开会的“资深”外国教授的请求的确是需要勇气的。
03
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的时候,一直坚持“唯才是举”,对于没有真才实学或者是品行不端的人,不论是什么背景,蔡元培都力主一律解聘。当时,有两名英国教授学问尚可,做人却很难为人师表,常带领学生逛八大胡同。聘约期满时,蔡元培不再续聘他们。那时,外籍教授多由公使馆介绍而来,英国驻北京公使朱尔典找到蔡元培为那两名教授说情,遭到了拒绝。朱尔典很生气,曾在背后对人说:“我看你蔡鹤卿还能做几天校长?!”为了这件事,那两名被解聘的外籍教授告到法庭,蔡元培依然坚持原则,毫不让步,他委托王宠惠作代理人出庭,最后校方胜诉。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蔡元培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甚至是一个有求必应的“好好先生”,其实,这只是蔡元培的外表,内里他是一个有原则有气概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