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五一劳动节前后,亚马逊被爆出用人工智能监视与评估仓库工人的绩效,用算法判断开除什么样的人,这种做法将员工与AI的对立与冲突提前暴露了出来。
不论是亚马逊,还是最近的甲骨文,都会让职场人一次又一次感到不安与惶恐。
一、
在埃森哲发布的《智能时代革命:打造人机融合的未来劳动力团队》报告预测,如果所有企业都能像领军企业一样积极投资人工智能和人机协作,到2022年,其营收将大幅提高38%。
有文章指出,亚马逊选择了最容易的路,那就是用AI更极致地压缩员工上班的无效时间;但作为职业规划师的我更关注员工本身,事实上,从我这边大量的咨询案例来看,很多职场人又何尝不是选择了最容易的那条路呢?
上学的时候不肯用功学习,选择了最容易的专业,结果就业时才发现,只能去找门槛低的工作;
门槛低的工作太辛苦太琐碎,为了后半生的安稳,硬着头皮考编制;
考了一年又一年,依然不见起色,自信心倍受打击;
每天琐事缠身,深陷其中无法摆脱,只好随波逐流......
然而,市场终究是无情的,而时代的更迭,更不是我们主观所能左右的。
什么样的员工最容易被淘汰?
亚马逊用它的决策和行动告诉我们,如果某个自然人无法用其作为人的创造力体现价值,那么这样的人从长远来看,大约是不适合企业的;如果有更好的技术或者替代品,将其替换掉似乎也是大势所趋。
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亚马逊此举值得商榷,难道员工本身的价值就是一个工具吗?即便员工价值形同工具,企业为何不去设计适合员工的发展路径呢?
没错,最理想的也是最完善的状态,就是组织能够在确保自身稳步前行的基础上,按照员工的特质和优劣势,给他们设置出适合他们的发展路径,并给予相应的培训和成长资源。
但现实是,想要到达这一局面,非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不可;而等到这个理想的局面到来,可能今天的你我早就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再也赶不上了。
因此,对于个体而言,在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们不得不主动或被动地面对来自职场和市场的双重挑战与压力,过程尽管痛苦,但如果我们能够正视自我和环境,做出明智的决策,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二、
说个真实的案例故事。
秀秀(化名)是两年多前找我求助的咨询者,当时的她正在要不要离职这个问题上纠结不已:如果离职,舍不得自己这几年的积累;如果不离职,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属于“职业再定位”的范畴,但事实上,这里面囊括了自我认知、能力梳理、特质和潜能分析、生涯决策等系统而综合的剖析,唯有在掌握了相对客观而准确的信息之后,经过系统梳理,才能给到秀秀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经了解,和很多人一样,秀秀报考专业的时候,受到考试成绩的限制,选择的余地并没有太多,就在有限的选择里,选择了一个看似比较容易学的专业,文秘。
毕业后的秀秀来到一家创业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工作,主要负责项目类文字工作、档案管理、核算工资、员工社保等工作。
三年左右的时间,秀秀看着公司业务逐渐有了起色,但秀秀的老板总是时不时对她说:“公司正大踏步往前,你不能原地不动啊......你的成长速度太慢了!”
秀秀听完是一头雾水。
她辗转反侧,不断回味老板的这番话,想想过去的这几年,不说立下过什么汗毛功劳,但付出的时间成本是实实在在的,但同时,秀秀也明显感觉到,老板对她颇有不满,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她的工作效率颇有微词,二是对她的能力似乎也不太认可。
这让秀秀焦虑不已,离开有点不甘心,不离开又不知往哪里发力,万般纠结之下,她找到了我。
三、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咨询者之所以迷茫,是因为他们缺乏职业目标导向。
而职业目标不明,绝大多数源于自我认知的模糊。
我告诉秀秀,通常说来,绝大多数职场人的困惑,无非源于两点,一是不了解自我,二是不了解职业和职场。
对于自我认知不足、缺乏职场经验或经验单一的伙伴们而言,我们的线下训练营或一对一咨询就十分契合他们的需求:
训练营通过两天的深入探索、小组讨论、老师互动答疑等各环节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人置身于一个坐标系中,通过培训学习、他人反馈、老师点评等各方面客观认知自我,同时建立对于职业和职场更为宏观理性的认知,便于更好地适应职场,或者获得更有效的职业发展;
一对一咨询通过专业的测评外加老师的专业分析,能够帮你纠正测评中可能存在的偏差,以及通过一系列科学专业的方法,对你现阶段的能力状况、优劣势等各方面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估与分析,和你一起探讨未来的方向,以及可以发力的地方;
如果再进一步,你想要进一步挖掘潜力,针对性地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目前我们正在筹备中的职场教练服务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帮助他们实现职场飞跃;
等等。
而类似秀秀这样的咨询者而言,多数属于有一定的职场经验,但自我认知匮乏的人群。
所以,对很多人来说,自我认知才是他们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这里面包括: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理性决策、合理行动等不同的模块。
四、
职场中光有勤奋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基于战略,运用一定的策略与方法。
有了较为全面的自我认知之后,这个人的职场大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力点等渐渐就有了现实的行动依据和立足点了。
接下来,就是要结合外部信息进行分析,制定出适合自己未来的战略,以及针对现阶段,是否达到了离职的临界点需要果断离职,还是应该再养精蓄锐进一步提升能力,等等,这些决策是基于自我认知、战略方向以及综合相关信息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呈现出来。
放到秀秀的案例中来。
具体咨询过程暂且不表(累赘繁琐且涉及个人隐私,此处略过),经过系统分析,得出如下基本结论:
1、从秀秀的性格特点来说,她具备一定的创意能力,但美中不足的在于性格内敛、不够活泼和外向;
2、从秀秀的能力结构而言,数据类处理分析是她的短板,理性特质不足的秀秀反倒是在情感方面具备一定的潜质和天赋;
3、从秀秀的职业价值观判断,比起薪资报酬,秀秀更在意的是能否为他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如果无法感受到事情的意义感,秀秀做事的动力就会大打折扣;
等等。
基于系统的排查与分析,我建议秀秀重点往文字表达方面下功夫,将数据分析类工作外包出去或者派给其他人做,重点应该放在文字材料的撰写和政策信息的搜集上,多为公司争取些政策扶持,有了一定的成绩之后,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则可以考虑往HR或者董事会秘书方向发展,再去提升自己的沟通及看人识人等相关能力。
秀秀在咨询收尾的时候感慨地说,原以为自己的问题在于是否离职,现在看来,根本原因在于自己没有理清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导致工作主次点不分,想要事事完美,但结果却是事事都做不好。
在这个时候,秀秀还是需要进行取舍。
例如,秀秀虽然对数字不敏感,但E表做起来很熟练,曾经她也花了不少时间精力和学费学习过E表,如今让她放弃这部分工作内容,她觉得多少有些可惜。
我告诉秀秀,E表的价值再大,本质上只是一个工具而已,目的是为了让数据分析等变得快捷有效,这些技能像是“锦上添花”的技能,如果你本身就是处理数据的,同时也立志于在数据分析方面做的深入,E表当然要花功夫,但后期也一定不是光在E表上下功夫。
所以,我们看问题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你现在所认为的不错的能力,到底是在能力层面的优势,还是停留在工具方面的优势?
还记得风靡一时的五笔打字法吗?
那个时候多少人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这种打字法,还要背大量的字根,但是今天,更多输入法的出现,让这种打字法渐渐变成了历史。
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本质能力,徒有一些华而不实的工具类能力(例如E表、五笔打字等),则很容易被技术所替代,所以这种工具类的技能并不值得我们挂怀。
两年多过去了,前不久秀秀给我们这边发来了反馈。
她说上次的咨询让她受益匪浅,通过不断探索,她的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输出的成果也渐渐多了起来;随着公司业务的壮大与拓展,秀秀成为了新项目的负责人。
如今的秀秀走出了曾经的忧郁和困顿,变得阳光、自信而开朗。
“努力改变不了命运,苦难也不会变成财富,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是你的状态。同样的粗茶淡饭起早摸黑,有人如饮毒酒也有人奋起直追......你要知道,命运从不是未来的那个结果,而是此时此刻。”——姬霄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财管类十大经典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