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师曰:水属阴,膀胱之水谓之阳水,何也?
水的属性是阴性,然膀胱之水是阳水,为何呢?
岐伯曰:膀胱之水,水中藏火也。膀胱无火,水不化,故以阳水名之。膀胱腑中本无火也。恃心肾二脏之火相通化水,水始可藏而亦可泄。夫火属阳,膀胱既通火气,则阴变为阳矣。
膀胱内的水藏着火。膀胱中没有火,水则不会气化,常人的膀胱可以气化水,因此得阳水之名。膀胱为腑,内本没有火,因为心肾之火相通使膀胱的水气化,这时气化的水不仅可以藏也可以渗泻。火属阳,膀胱即已经通火气,膀胱之水就变成阳水了。
少师曰:膀胱通心肾之火,然亲于肾而疏于心也。心火眉阳,膀胱亦属阳,阳不与阳亲,何也?
膀胱之腑,虽连通心肾二脏,得二脏之火,然而却亲近肾脏疏于心脏。心脏之火是属阳,膀胱腑也属阳,然阳与阳却不相亲近,为何呢?
岐伯曰:膀胱与肾为表里最为关切,故肾亲于膀胱。而膀胱亦不能疏于肾也。心不与膀胱相合,毋怪膀胱之疏心矣.然心虽不合于膀胱,而心实与小肠为表里,小肠与膀胱正相通也。心合小肠,不得不合膀胱矣。是心与膀胱其迹若远而实近也。
膀胱与肾相表里且最为亲近,所以肾脏亲于膀胱,膀胱之水就不会疏远肾火。心不与膀胱相合,就不要怪膀胱之水疏远心火了。虽然心火不与膀胱之水相合,但心脏与小肠相表里,那么小肠就与膀胱也是相合的。心与小肠相合,而不得不与膀胱相合,是因为心与膀胱相距远,其实是非常近的。
少师曰:然则膀胱亲于心而疏于肾乎?
难道膀胱亲近心脏而疏远肾脏吗?
岐伯曰:膀胱阳水也,喜通阴火而不喜通阳火,似心火来亲未必得之化水。然而肾火不通心火,则阴阳不交,膀胱之阳火正难化也。
膀胱是阳水,喜欢亲近阴火而不喜欢亲近阳火,心阳火来亲近也未必使膀胱之水气化。是因为心肾之火不相通,就会造成阴阳不交,光是膀胱内的阳火,是无法使水气化的。
少师曰:此又何故欤?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曰:心火下交于肾,则心包三焦之火齐来相济,助胃以化膀胱之水。倘心不交肾,心包三焦之火各奉心火以上炎,何敢下降以私通于肾。既不下降,敢代君以化水乎。
心火下交与肾,是与心包三焦的火一起相济与肾脏的,并帮助胃中的水转化为膀胱之水。倘若心不与肾相交,心包与三焦之火各加心火,会使上焦更加炎热,在没有心火的命令下,它们是不敢私自下降与肾相通的。二火不下降,怎么能为君主来气化膀胱之水呢。
少师曰:君火无为,相火有为,君火不下降,包络相火正可代君出治。何以心火不交,相火亦不降乎?
君火不作为,相火有作为,君火不下降,包络相火正好可以代君出去治理。为何心火不与肾交,相火也不下降呢?
岐伯曰:君臣一德而天下治。君火交而相火降,则膀胱得火而水化。君火离而相火降,则膀胱得火而水千。虽君火恃相火而行,亦相火必藉君火而治。肾得心火之交,又得包络之降,阴阳合为一性,竟不能分肾为阴、心为阳矣。
君臣一心则天下久治安康。君火与肾相交则心包火下降,膀胱得三火而气化。君火离去而相火下降,那么膀胱之水得相火而水干。虽然君火依赖相火而下行,同样相火必借着君火而去治理一切。肾脏得心火相济,又得包络之火协助,使阴阳合为一,也就不分肾为阴心为阳了。
少师曰:心肾之离合,膀胱之得失如此乎?
心肾不相交与相交,膀胱的得失会如何呢?
岐伯曰:膀胱,可寒而不可过寒,可热而不可过热。过寒则遗,过热则闭,皆心肾不交之故也。此水火所以重既济。
膀胱之水变成寒水却不过寒,可热而不过热。过寒会遗尿,过热会使小便不通,都是因为心肾不交的原因。水火共济则不会出现以上状况。
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膀胱本为水腑。然水中藏火,无水不交,无火亦不交也。故心肾二脏皆通于膀胱之腑。膀胱不通,又何交乎!交心肾,正藏水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