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讲过一个故事,故事说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他和一位高人一起做公交车,一人手拿一个苹果。上了公交车找到一个座位做下来,吃起了苹果。
不一会儿旁边做了几个农民工,深身白灰,大热天公交车上脱下汗湿的袜子,那味道弥漫在空气中,臭气熏天!朋友实在忍不住准备破口发难,硬是被那高人拽住,而那位高人即续在如此恶臭之下吃苹果,还津津有味,朋友则实在难以下咽。
事后问起,高人说了三句话:
第一,你能和农民工讲道理吗?
第二,你和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不显得你比他们更不讲道理吗?你和不讲道理的人争吵争辩,不显得你更没有见识,没有知识,没有素质吗?
第三,你连农民工身上的臭味都忍受不了,都要发难,人世间的味道(人世间有多少怪人怪物怪事,多少坎坷),你又怎么受得了?
由此我想到了孔夫子!孔夫子,一生漂泊,“周游列国而不得志”,不容于世,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为天下倡导正义,倡导和谐,不就如同一个有知识有素养的人同农民工讲道理吗?只不过,孔子所面对的比农民工更难以忍受,是人中的极品,是流氓,无赖。
首先是在齐国!
齐国国君齐景公问孔子,为什么齐桓公能称霸,其实就是说也想“称霸”!
然后问孔子怎么施政,孔子就说,“国君要有国君的样子,大臣要有大臣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问题就是,当时周天子是天下的主人,诸侯是天子的臣子,诸侯都想称王称霸不就是僭越了天子了吗?而孔子是想要恢复周初那种上下尊卑有序和谐的关系,让天下和谐,天子就是天子,诸侯就要遵从天子!
这明显不符合所有诸侯的想法,诸侯谁不想我是老大,别人是老二,谁还讲规矩?所以孔子是在对牛谈琴!
就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晏子"(《晏子使楚》当中的晏子)都说,周王室衰微,现在礼乐制度缺失很严重,孔子这些人制定繁锁的礼仪,刻意追求举制仪态,一生都学不完,不能当法规来施行!
在鲁国,孔子曾官至宰相(大司寇,代理宰相)是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孔子先是担任司仪,在齐国和鲁国会盟时,义正言辞,斥责齐国在这种庄重的场合用“夷狄”、“戏子”的音乐,大声斥退乐队,让齐国当面斩杀“戏子”!搞得齐国很没面子,不得已归还了侵占鲁国的领土。
不久孔子就升职到宰相!人生顶点到来!不过仅仅是三个月而已!孔子上任之后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堕三都”,就是毁掉了三个大夫手中的军事堡垒,加强国君的权利。同时恢复周礼!
在这三个月中,猪肉,牛羊肉价格稳定,路不拾遗,政治清廉,办事的人不用行贿官员,向官员求情了!仅此而已!
而鲁国的三个大夫占有鲁国大部分的土地,拥有不输君主的势力,经过一番腥风雪雨的斗争,还有一座城没拆掉。不久鲁国举行郊祭,没有送来给大夫的祭肉和礼器!孔子的局面己经很尴尬了。在这样的“权力斗争”孔子无能为力。
没过多年,鲁国国君就沉溺于女色,一连几天都不理政事!原来是这样的货色,于是孔子没打辞职报告就出走了!
在卫国,陈国,蔡国,楚国,到处是兵荒马乱,孔子屡屡被困!
在卫国,,孔子受任用却被监视!卫国国君甚至带着妃子和孔子一起大摇大摆地出行,做足了尊重贤士的面子,实际上却是假惺惺!
在陈国,孔子被人围住,于是派了个弟子前往卫国都城担任宁武子(宁国大夫)的家臣,然后才得以离开。
在陈国,吴国夫差讨伐陈国,楚国讨伐蔡国,,战乱不止。
在蔡国,蔡国国君怕孔子被楚国所用,就联合陈国,围困孔子!孔子一群人,被困在野外,没有粮食,弟子们相继生病。派了子贡去了楚国,楚国派人来迎接,才幸免于难!
在楚国总该可以受重用了吧,却遭到了大夫们的嫉妒。楚昭王准备给孔子封地,却被大臣们说“孔子”的弟子能人总多,又占有封地,对楚国并非有利。又是一群嫉贤妒能之辈,一面说孔子厉害,一面又害怕孔子抢他们地位。
后来孔子回动鲁国,任然不受重用!
孔子的一生奔波,所见皆是争名夺利之君,嫉贤妒能之大夫;诸候想称霸,大夫们在诸侯国有势力;处处是你争我打,个个是你争我夺。
而孔子却徒然地坚守理想,妄图恢复周礼。而面对的却是一群披着高级外衣的流氓,无赖,无论怎么挣扎都无忌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