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会上的烟火气
小县城里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大会又拉开了序幕。
小时候,最盼望的便是交流会了。虽说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富裕,大人们去时也大多不带我们。因为坐车要钱,大人们许多时候是步行去距离家七八里的县城跟会的。
但是,只要大人去跟会,我们小孩便有盼头了。做父母的,哪个回来时不给自己的宝贝蛋蛋带点好吃的,或一个水煎包或几颗水果糖,或者别的什么的。我小时候有没有跟着父母去跟会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印象里只要有交流会便有有大戏唱。还记得母亲说,村里一个小孩和家里人去逛会,结果走丢了,在别人家里住了好几天才被找回来的。不知道母亲讲这样的故事是为了断掉我嚷着去跟会的念想,还是怕我也走丢了。
如今住在城里了,每年都有交流会,司空见惯,就不觉得新鲜了。有几年,举办交流会的地方就在附近,可我却一回都没有去过。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好像人活着随着年纪增大就不喜欢那种吵吵嚷嚷的的场合了。小时候,如果能在交流会上吃上一份辣子红红的香喷喷的面皮或者两个蜂蜜粽子,或者一碗热甑糕,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可如今,看到在露天下尘土飞扬的会场上摆的各种小吃,却望而却步,垂涎三尺是有,但是还是觉得不卫生割舍了自己的想法。可是,你不吃不等于没人吃,只要有交流会,你看人最多生意最好的还要属各种小吃了。民以食为天吗!中国是最讲究吃的国家。可谓舌尖上的中国。
可是不知为什么,近几年,我忽然又开始喜欢逛交流会了。也不觉得吵嚷了,就喜欢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感受平凡人最真实的生活,感受交流会上浓浓的烟火气。
只要有会,至少也得去个两三次。晚饭后,和妻子带着儿子边走边聊天,一路嘻嘻哈哈。去会场,自然少不了儿子最喜欢去的游乐场,一家人开开碰碰车,再看别人套套圈,有时候还会看个大马戏什么的。
每次看到儿子开心的样子,我就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真的记不起父母带过我跟会的事了,或许那时候家里穷我根本没来过,有的只是大人口中传说的交流会了。如今儿子生活的年代,该享受的都有了,他们或许不会体会到我心小时候期盼的那种幸福吧!不是有句话叫身在福中不知福吗?
前几年逛会时,基本不吃交流会上的小吃,一怕不卫生,二觉得露天环境不雅,好像觉得在交流会上吃小吃的都是来城里跟会的农村人。自己是城里人,还矫情的不行,还真以为自己住在城里就不是农村人了。殊不知,你的根在农村,你的父母就是农民,你就是农民的儿子,你有何面目嫌弃这些沾满烟火气的亲人。
人越活就会越明白,人活着,就短短几十年,该吃吃,该喝喝,人家能吃,你就能吃。讲究太多,就成了城里人的怂毛病了。
于是,在耳边秦腔戏氤氲的会场,在人来人往灰尘弥漫的小吃摊前,选定一家羊肉泡沫,吃它一大碗!人多吃起来就是香,价格也实惠,不要想太多,什么卫生不卫生,雅观不雅观,羊肉是真是假,只要吃得高兴就好。
有时再来一碟香飘十里的岐山面皮,外加一碗鸡蛋醪糟,吃起来就撩咋了。当一家人气定神闲地享受完交流会上的美食后,我常常会在那里发一会呆。好像非常享受交流会上的感觉,听着充满乡音的秦腔,吃着有着故乡味道的美食,看着一个个从我面前经过的那些像极了父亲和母亲的身影,好像回到了故乡,心里便不由得潮湿起来。
唉!父母活着该多好啊!带着他们逛逛交流会,吃点他们舍不得吃的小吃,再坐在戏台下看几折秦腔戏,也算是我这个吃公家饭的儿子尽了一份孝心了。可是,唉……
母亲最喜欢唱秦腔了。如今,人到中年,我才真正读懂了西北人为什么那么痴迷秦腔,尤其是父母一辈的人。 那天,我和家人又一次来到了戏台前,台下坐满了老人。他们看得那么认真,听得那么陶醉,仿佛就在那时而粗犷时而婉约的唱腔中回忆故乡,回忆他们泥土般脚踏实地的一生。
无意间,我忽然瞥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像极了母亲,我不敢再看,急匆匆逃离了那个地方,眼泪却不由地涌出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