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昆明到武定县城,走老路有九十多公里,现在通了高速公路,仅七八十公里,开车一小时抵达。
时光如果倒回去八十多年,这条路上行走着一个风姿绰约的妇人,骑骏马、戴黑帽、穿上衣、长裙、上饰纹饰、着黑色鞋子。前后一大群随从跟随。
这个女人叫那安和卿,是武定茂莲那土司的太太,丈夫去世那年,她刚满二十二岁,与贵州安土司、昭通龙土司、四川沙土司、罗土司家都是亲戚关系。那时,龙云是云南省主席,那安和卿经常来昆明龙云家里,闲谈中谈及彝族文化方面,龙云给那安和卿介绍了一个研究彝族文化的西南联大学生马学良。
马学良在昆明认识那安和卿之后,决定跟她到武定万德去调查彝族典籍。他们从昆明走了三天到达武定县城,再行三天来到了金沙江边那土司家驻地。土司府当时还称土司衙门,还挂着“知州”、“土知府”的匾,土司府的布置防守十分严密。
那安和卿是茂连第十一代第十六位土司,也是茂连的最后一位土司。生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为茂连土司家的司马安振帮之女,小名叫秋草,成人后叫安和卿,十六岁时嫁给四十四岁的那靖保为妻,成为土司的第六房小老婆,也是最后进土司府的一个。
在她二十二岁时为土司生下一女,名叫那锦云。
土司那靖保好吃鸦片,整天躺在烟榻吞云吐雾,从不理政。前面的几个老婆要么是汉人不熟悉彝人事务,要么是纯粹的妇人,只有那安和卿从小出生在黑夷贵族家庭,明了世袭土司应该做的事情。因此,土司家的大小事情皆由那安和卿处置。
土司死后不久,她又为土司生下一个遗腹儿子,名叫那维新。按照土司家的规矩,一切事务由衙门头人也叫司马的王万镒代管。1916年王万镒死,这时,那维新仅八岁,经武定县知事批准,暂由曾获清末贡生的马德坪土舍那沛之入主万德“代办”一切事务。1922年,那维新年满十四岁,接袭,实际上还是由母亲那安和卿主事。
万德地区地处滇川边界,山高箐深,交通闭塞,聚居着彝汉人民。自明朝嘉靖年间以来,这里一直处在土司的统治之下,延续着农奴制度。土司不仅强迫人民交租,而且还要纳贡,服劳役;土司衙门设有监狱,养着家丁,为了和周围土司争夺势力和利益,经常打冤家;土司凭着世袭职位,可以任意到元谋、禄劝、武定抓人、杀人,并把家中的一切开支全部摊派在穷苦老百姓头上,遇到婚丧嫁娶和逢年过节,还要派款派夫,敲诈勒索。土司夫人那安和卿说:“两足行者,是君主的人;两翅飞者,是君主的禽;四足行者,是君主的兽。”
那安和卿的土司府正好在万德,离县城有一百多公里,离金沙江边也有五十多公里。江对岸属于会理,有那土司的亲戚,更重要的是己衣江边有一潭温泉,对于讲卫生重时尚的土司夫人,真是一个好地方。于是发下土司令,让势力范围内的所有成员,统统拿起工具,从万德到己衣江边,修了一条宽三米长五十公里的道路。从此,这条通住温泉的路上,经常看见土司夫人的身影。
这些发生在土司家里的颜色故事,成为江湖味道,为后来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想像。
其实,在西南联大学生马学良的眼中,土司夫人是一个美丽而开明的女人。
那土司家有一书楼,藏的全是彝文经典,那土司去世后,那安和卿不识彝文,只好把书楼挂上大锁。她知道那些经典都是彝族文化的精髓,她很想把所有的彝文经书,介绍给内地。于是,她把土司府所藏的珍本倮文经典,经马学良介绍半赠半售于北平图书馆。并且把残存的十数方倮译太上感应篇雕版,也一并交北平图书馆收藏。
不仅如此,土司夫人还把儿子送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毕业后又去昆明讲武学堂习武,曾任金沙江边防司令。
1950年后,万德土司府成为乡政府驻地和农民的住房,一部分成了小学。七十年后的今天,曾经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土司府,仅存花厅和观音堂在讲述着那氏土司家的故事。
民间津津乐道的则是那条通往温泉的路,以及泡过土司夫人胴体的温泉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