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有一本叫《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小说,我看得云里雾里,但这书里的一些格言确实十分精辟,回味无穷。其中有段话: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人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从语义上作者似乎是倾向于选择生命之重的,但我以为人只要活着,轻和重都不是人所能自主选择,或轻或重都难以逃避,只能直面,而类似那种没有负担的半真存在的"生命之轻"为什么不算是一种生的极致状态呢?
人生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不愿面对,不愿珍惜,不愿包容而企图在生命的轻与重之间做出选择,殊不知“人生永远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生活中没有幸福。生活就是:扛着痛苦的‘我’穿行世间……”(米兰·昆德拉)
我常羡慕生活中那些能够随性地表达喜怒哀乐的人。我想,不管成人还是小孩,都是因为他有足够的资本,至少是当他这样表达时能够得着回应---哪怕是争吵。这样的生命阶段总是水灵灵的那么可爱,就像每当我看着婴孩撒泼、姑娘撒娇总是觉得格外温暖,所以孩童们无论如何吵吵嚷嚷,姑娘如何蛮不讲理、古灵精怪我都看成是一种可爱。有时看到微信上一些认识的朋友发的一些很率性幽默的言语都感到眼前一亮,就像在沙漠戈壁滩上看到一株野花。
率性、撒娇、赌气其实都是幸福的一种征像。哪怕是幽愤、倾诉、唠骚、抱怨……都仅仅是因为有适合的对象,能这样的人其实是一种福气,人的一生中能够这样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多的。时移事易,这样的对象并不能一直陪你终老,而自已也必将在世俗的磨坜中渐渐耗干水分,直到身似槁木,貌似深沉得百毒不侵,其实是很不可爱的。如果可以自主选择,谁不希望可以永远象婴孩那样恣意放纵,无所顾忌。
在我的眼里,各种不到应有年龄的早慧,任何年龄上的懂事、包容,大体上都是有某些绝望的经历做了底色的,背后都是透着深深的无奈:他不能不这样!人的智慧——不管是技术上的精明还是精神上的超脱,都是逼出来的。不是苦口婆心到耳朵长茧就是挨了命运的巴掌---因此也才有了像昆德拉这样的对人生重负和苦难的美言。苦难也确实是能雕琢人的,但也常常毁灭人,也不是人可以自主选择。历经苦难的人就像是未经自然成熟的果子,命运里缺失一些了应有的营养或过程,于观者看来也许是有着不一样的病态而深沉的美,或许在无意间给了世界一道景观---诸如悲剧艺术、断臂维纳斯之类的,但于己却绝无美丽可言,唯感到生命的沉重。
其实我们何尝不希望生命轻一点,不像眼下这般沉重呢?!可是就如上帝的预言:女人必得挨痛,男人必得劳苦,人生必得承受来自命运的重量,哪怕是上帝之子也逃不脱命运的十字架。假如生命很轻,轻如鸿毛,轻到不需要去承担什么的半真状态,也许正是我们苦求而不得的一种生命状态---这样的状态在世俗中是否存在估且不论,如果生命中能有这样轻的时候是值得珍惜的,因为这太难得了!……
高世麟(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