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知否
调查研究不是做做样子,摆摆谱。调查研究要发现新问题、揭示真问题,要找到制约事物发展的症结。然后针对真问题研究系统的有效的解决方案,直至最后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现在社会矛盾日趋多元和复杂,各种问题不确定性矛盾随时有可能爆发,深入实践,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围绕问题施政施策,能够真正地顺应民意,关切或解决大家期盼的民生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从大的说,对整个国家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家大业大,中国作为一个体量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各种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在全社会形成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有利于调动大家真抓实干的积极性,有利于大家奔着真问题,解决真问题的思路深入推进改革进程。在这样一个14亿多的人口大国,只有抓住了真问题,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社会才会真正动起来,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具有基本素养。社会发展就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实现超越的,把关注点和着力点放在实际问题上,而不是空谈问题。不回避个人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真问题,并努力厘清主要问题,研究问题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让问题在阳光下运行并得以有效解决。目前,在社会层面上出现了一些回避问题和隐藏问题的做法。不敢承认和揭示问题,导致好多工作表面化、浮躁化和程序化,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使原本可以顺利解决的问题,最后拖延成了比较大的社会问题。少一些承诺,多一些调查研究,把制约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出来,并着力围绕问题开展工作。这样才能让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实践的水平,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其本质就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夯实党的基层群众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调查研究要讲求科学的方法,不是走马观花,形式主义的浮光掠影,而是要做好调查研究的充分准备。有调查提纲,有严谨的问卷,有前期的资料和问题梳理,有座谈,有访谈,有现场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地扩大调查的样本,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从中梳理问题的本质。调查研究不是一次性的,要做到常态化,要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馈、总结和提升,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有利于同类问题系统解决,相似问题参照解决,不同问题分类解决,大大节省劳动时间和提高生产效率。
对于个人而言,做好调查研究,也是我们了解社会真相,发现市场规律,谋划个人发展的必备要素。有无调查研究的功夫,从我们日常的语言和行为当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你是否浮在问题的表面,或者你所谓的问题并非问题,我们也许盲从了别人的人云亦云。被大众的观点和做法所左右,失去了对问题本质的研究。久而久之,我们就失去了个人的独立判断,被假象和假问题所困扰,无法深入实际地解决面临的真问题。所以,有人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提出好问题亦是难上加难。究其本质,是我们没有深入实践去做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看到与想到,问到与知道是截然不同的处事态度。有些事情,你只有深入参与了,才会有深入而细致的思考,才能提出有效的真问题。可见发现问题的秘诀就是调查研究,而一个耳熟能详极其简单的道理,我们往往懒得去做,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我们就养成了大而化之的学风和作风。在对待问题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就是有无调查研究的真正区别。那些真正厉害的人,正是善于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就拿家喻户晓的伟人毛泽东来说,在知识精英荟萃的那个动荡年代,有多少人是从本本出发,耽误了中国革命的事业和前途。从根本上来说,有人重于调查研究,有人重于经验和知识本身,从而大多数精英无法发现中国社会的真正问题,无法科学总结中国革命的真正规律,无法回答解决中国问题的真正出路。而毛泽东正是通过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各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深刻剖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梳理出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且有效的解决思路。这些都与毛泽东深入中国广大农村开展详细调研分不开,重视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一贯的作风,这种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也成为他走向成功的精神特质。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种振聋发聩的宣告成为我们前行的指南,但真正要做到调查研究,就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认同调查研究,积极行动起来去实践调查研究。为了个人的成长,我们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份坚定和从容,为走向成功储备真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