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Dove
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艾丽丝·门罗,应该可以算是史上最冷门的得主了(或许可以加上之一)。
我也是在13年揭开获奖名单的时候才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她是谁?她有什么作品?
紧接着,在社交媒体上又出现了大量的质疑的声音,让我也相信门罗的得奖,只是 “政治正确” 的平衡罢了。
直到我读完这本书《逃离》,才明白我差点错过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伟大作家的作品。
艾丽丝·门罗一生只写短篇小说。
她的主题也只是碎碎念她的生活,她的爱情,她的小镇。
在这本《逃离》里(应该也包括她其他的作品),极为写实,极为琐碎。也难怪有人评论门罗是 “家庭主妇作家”。
回到这本《逃离》。
这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艾丽丝·门罗8篇短篇小说。
但是这8篇作品里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这本书的标题 “逃离”。
“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种更为真实的生活”。
当一个女人背上一种称之为 “ 家庭” 的负担,就开始进入了一种既定的生活模式。
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走着同样的路,见着同样的人,说着同样的话。
其中可能会有一些女人,仍然向往着 “另一种生活” 。
她们选择了逃离。
她们开始学会偷懒。
开始学会在丈夫起床的时候不给他做早餐。
开始放弃一个妇人的固执去打量街上年轻的男人。
开始在本该工作的早晨,任性不起床。
但是她们始终无法脱逃禁锢,始终还是习惯着有丈夫有亲人的生活。有太多人又回到了原点,却带着另一种心情。
这就是艾丽丝·门罗的《逃离》。这就是《逃离》里所有关于 “逃离” 的故事。
以及那7个 “逃离” 的女人。
(朱丽叶占了两个 “身位”)
内心的小孩
“还记得年少时候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阅读艾丽丝·门罗的文字,一直在我耳边回响这首儿时的歌。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逃离》里的主人公,都是一样的聪慧,美丽的女子,一样都在一个平静的小镇里长大。
她们不满足沉闷的、机械的生活,仿佛突然发现了 “内心的小孩”。
内心的小孩也有长大的一天,可能也要经历一段 “青春期”,也许最终也会归于沉寂。
但是,《逃离》还是记录了一瞬间的 “惊鸿一瞥”。
“走吧,走吧,人生难免经历苦痛挣扎。”
《逃离》里的 “逃离” ,都是两段式的。
第一段——主人公们大都成长在一个小镇,母亲大都不在了,有一个不好相处的继母。
于是,她们早早地 “逃离” 了这个家,早早的结婚了,搬到了外面,生儿育女。进入了另一段生活。
第二段——关于婚姻,关于自己的家庭生活。也许是家庭破碎,也许是伴侣对她不好,也许是其他,总之她又努力的 “逃离” 当前的生活。
“走吧,走吧,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这就是爱的代价。”
Dove,老去的80后,冒牌文艺中年。公众号ID:Dove_book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