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无妄然,必由其理”,事物的产生不是随意性的,必然会遵循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社会治理亦如此,只有这样,方能提高治理效能。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兴,都是我们顺应规律的结果。坐吃山空到山绿人富,是顺应自然规律;唱戏到种戏,是顺应文化规律;污水横流到河水清澈,是顺应社会规律;胆战心惊到惬意行走,是顺应城市运行规律……无数历史的经验已经用真切的事实阐述了深刻的道理:唯有尊重规律,凭依规律,探索规律,才能为社会的治理提供强劲效能,让增长的动力勃发,让民生的利益得以保全。因此,社会治理要遵循规律,坚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坐标,更好地为民服务。
以自然规律为智慧之基,以智慧显治理之效。自然规律是物质运动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表现为只要对应客观条件具备这一规律即其作用具有不变性,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当前当前农村产业发展尤为重要。“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温水煮青蛙的原理告诉我们: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在“功劳簿”上坐吃山空,不能在自我沉醉中走向灭亡。当“重发展、轻生态”遍地开花;当“埋头重发展,口头喊生态”成为潮流。这一切都与绿色发展的初衷相背离,因此,遵循生态规律,实现绿色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只有遵守自然发展规律,才能彰显社会治理的“智慧”。
以文化规律为智慧之基,以智慧显治理之效。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和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其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更代表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它的作用不言而喻。古往今来,从鉴真东渡传播佛学到玄奘西行求取佛经,从张骞出使西域搭建丝绸之路桥梁到郑和下西洋传播中国文化,从新民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民间戏曲文化发展到乌镇将打造特色东栅保存原有生态和现代西栅尽显小资情调相结合,无不展现了我国在历史发展中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由此扩大了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在社会治理中也更要如此,对于本国文化要高度认同,挖掘文化精髓挖掘出来,作用于城市治理,从而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
以城市规律为智慧之基,以智慧显治理之效。城市规律指的是城市发展不能违背城市正常的运行,不能出现有违城市形象、给城市居民带来不变现象的一种原则。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向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在城市扩张的进程中一系列治理弊端也随之凸显,为了追求“面子”导致大量文物古迹被毁;地摊经济、夜间经济带来的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管理不善等问题给居民生活造成困扰;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同质化现象严重……城市的规划建设关乎着民生,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前景以及群众的幸福与否。因此,要遵循城市治理规律,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寄托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所以城市治理好尤为关键。因此,我们必须要遵循自然、文化、城市,以及科技等规律,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注重共商共建,调动百姓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转化为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只有这样,城市治理才能迸发出活力和创造力,更好的承载一代代人越来越深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