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英文原著两万六千单词,翻译成中文大概四万字左右。
这应该是文学史上最具分量的中篇小说。
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一位连续出海八十四天都没有打到鱼的渔夫圣地亚哥,在第八十五天出海时,费尽全力,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但在返回的途中,鱼身上的血腥气吸引了许多鲨鱼前来,老人虽然使出浑身解数捍卫自己的战利品,可最后也只是带回一副鱼骨架回到了岸边。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本书的核心理念,也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史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最宝贵的精神品质。
一个小小的故事,竟然将人类面对自然的奋斗史,浓缩了进去,这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的魅力和意义。
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不朽,是因为大量地运用了象征的技巧,许多看似平常的事物,其实都不仅仅只是表面那么简单。
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看,我简单列举一下如下象征意象:
1. 八十四天颗粒无收,第八十五天仍然出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未达目标,绝不罢休。
2. 陪伴老人的小男孩——老人的年轻时光。书中反复出现老人自语,“要是小男孩在该有多好啊。”日月如梭,岁月无情,不要在年老时为年轻时的碌碌无为、虚度光阴而悔恨。
3.老人在船上时,吃生鱼肉,只为补充力气和营养——一个作家在成名前,迫切需要解决生计问题,尽管不喜欢,海明威曾写过许多新闻稿和评论稿。没有这些实实在在的稿费,不足以支撑海明威直到写出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
4. 捕获的大马林鱼——海明威坚信自己一直坚持写作,一定会写出真正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有时甚至会让作者自己都大吃一惊。
5. 闻着血腥气而来的鲨鱼们——各种各样的文学评论家,有具备真才实学的实力派,也有只会随大流瞎说一通的庸才。前者让作家真正地进步,后者只会无情地伤害作家。
6. 老人反复梦见的狮子——青春、力量、蓬勃的生命力。每个男人都有各自的梦想,但这梦想本质上都是相似的,想要像动物世界的狮子一样,屹立于巅峰的位置。
7. 最后那个误以为马林鱼骨架是鲨鱼骨架的女游客——海明威暗讽那些根本没有看懂《老人与海》的读者,他们是因为文学界的至高赞誉才附庸风雅,假装欣赏。
试问,如果没有任何的信息提示,一位普通的读者,拿到这部小说,能给出怎样的评价?大多数人应该觉得只是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罢了。海明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普利策奖?诺贝尔文学奖?如果不是事实如此,恐怕没多少人能相信。
其实,还有很多的象征意象,我只是列举出了一部分。
这真的是一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品。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出自己的影子,一千个读者心中,又何尝不具有一千个圣地亚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