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课·第2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2月25日“崔律精时力之2018年度总结课”系列第2讲(时间记录+早起)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结合本讲内容,至少强化练习1个技能。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跳出工具层面看工具
时间记录是工具,某种意义上讲早起也是一种工具。如果只是为了掌握工具来学习,吸收的效果就会限于工具本身。跳出来看目的,再看工具与其他工具和整个课程的关系能够帮助更好的理解学习的目的。
🚩 时间记录
1)目的:借助它养成时间意识,发现并消除时间黑洞,提升时间管理技能,比如准确预估时间,助力清单。
2)步骤:①设置类别,类别要能覆盖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12个大类中6个小类涵盖。分类还要与目标相关,是提升到大类中做提示。②计时,开始或者是结束的时候计时,每天碎片时间检查补计时。③统计与分析。时间记录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时间统计与分析。时间统计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消除时间黑洞,提升时间管理技能。帮助更好的思考时间,思考自己时间利用情况。
3)何时见效?柳比歇夫用5年的时间能做到准确预估各项工作的时间。又用了16年时间记录臻于完善。崔律做了10多年时间记录。
4)时间记录不看饼图的原因?①颜色设置的问题,看到饼图后不能马上识别出个颜色的所在类别,不能马上识别哪个类别的时间占比超出预期。②不愿意面对没有高效利用的一天。不愿意去看,做的不好的饼图。(明知道浪费时间还是停不下来的原因时间比较充裕。浪费一些时间,并不会带来多大的损失。或者对目标认知不够深刻,没有认识到自己时间的严峻,或者是自暴自弃)
🚩早起
1)目的:黄金时间,高精力状态待高效利用。
2)如何开发早晨时间?①说起就起不犹豫;②不刷手机;③减少事务性思考;④早点出门
3)早起干点什么?前提给早晨时间设置一个期待去做的任务。①元气左右手感恩家未来电影;②晨间复盘;③早晨三大喜
2.我的实践/实践计划:(注:实践计划需列入日清单)
1)重新思考时间记录中的分类,尤其那些不怎么用的分类。其中交通时间因为外出比较少,基本不用。工作类也已经不用,待重新调整。列入日清单。
2)鼓起勇气看了一下我的饼图,颜色设置确实存在问题,有重叠颜色不好识别。已经进行调整。
3)时间记录的课程待复习,待整理实践指导清单。列入日清单。
3.我的疑问:
时间记录中的类别会因为阶段性的生活状态而存在部分闲置,比如成了全职妈妈后我的工作大类就闲置了,交通大类别也闲置了,这些类别是继续保留还是删了呢?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总结课打卡模板的优化“我的实践/实践计划:(注:实践计划需列入日清单)”很贴心,非常细致的指明了我们要怎么做。赞赞赞。
早早写完作业准备打卡,发现昨晚过了12点打卡,把今天的卡位给占了。
5.请大家继续填写问卷:《2018年精时力疑惑收集》https://jinshuju.net/f/pXaZu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