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跟上学一样,平常还可以上课,时不时来场考试什么的,若大考考不起,就会被淘汰;也不跟工作一样,进岗前要进行系统培训,刚开始正式工作时,还有师傅引路、指导,有时还会上提升培训课程。感觉自己还可以玩上几年,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孩子他妈、或他爸,根本不给你反应时间。为人父母的角色,没有任何淘汰制、上岗制,行也行,不行也得行,逼着良知的爸妈去补育儿经。
教育孩子,也在提升自己,最主要的是学会控制情绪,一个人是否有修养、是否成熟,取决于控制情绪的能力。易发燥、被情绪左右的人,都比较容易冲动,所谓冲动是魔鬼,这种教训案例在新闻中不少,就如不久前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真是害己害人,还搭上了那么多无辜的生命。如果稍有点理智也不至于这样的结果,可惜生活就是一部不可逆的舞台,没有重来的机会。
如果看到孩子不好的‘行为’,先不要先入为主的责备,要静下心来,这种行为的背后必有孩子自己的想法或效仿的对象。
首先,众所周知,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多半都是父母也有类似的行为。正所谓潜移默化,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好的方面、负面的,孩子根本没有任何辨识能力,身教的行为自然有好也有不好的。耐心地、平等得跟孩子交流,“孩子,这个行为不好,但我要向你抱歉,因为我身上也有类似的毛病,你可不可以跟我一起把这个不好的改掉?”一般孩子都喜欢听这样的语言,就跟孩子一起制定整改计划,然后相互监督执行,这样家庭自然和谐,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进一步。
其次,若是孩子自身的行为,孩子又无法讲出,或者说出同学也是这样的,抑或说出那种蛮不讲理的话。第1种纠正方式,深呼吸几下,等情绪平复后,耐着性子跟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但这种行为本身不好,好孩子如果被这种行为缠着,就变成了不好的孩子了,最好把不好孩子的结果模拟给孩子看,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纠正;第2种纠正方式,行为心理学提出,后天习性获得法:如打开水龙头浪费水的习惯,一直说道理,孩子未必会听,甚至反击:我又不是不知道,太啰嗦了。可以敲击孩子的手背,本能的反应,手自然缩回,这样反复几次,孩子一洗手久点,就得到痛疼,自然就不会洗很久了。还记得小时候,喜欢玩弹弓,多的皮筋套在手上,每次遇到叔叔,他都会用手撮点皮筋拿起一点,然后松开,痛的我直叫,有过几次体验后,每次皮筋套在手上都感觉到那种痛,就赶紧取下来,放在弹弓下面挂着。
再次,如果孩子说的非常有道理,那就不能干涉孩子的行为,反而表扬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并鼓励孩子更多的积极思考。反观自己的思想,若没有问题,那就求同存异,和谐共处;若有问题,就要积极去改进,这时也要及时感谢孩子,帮忙自己找到完善自己的机会。孩子获得这样的成就感,就更加积极主动,亲子关系更融洽。
跟孩子在一起是缘分,等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朋友圈,想陪孩子都没有机会,趁现在,好好珍惜现在可以陪伴的时刻,好好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缘分,陪伴孩子,也是成全、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