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纳兰性德,来源于听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一课,在感叹这节课的诗意流淌浑然天成之时,再看王崧舟老师备课的故事始末,因为特别喜欢纳兰性德这个人,所以看到《长相思》,就拍案敲定:要在几个月后的公开课上讲《长相思》。讲课之前,王老师读了纳兰性德的大量诗词,细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做了大量的文本解读的工作后,在上课前依旧没有没有完整的教案。可就在他硬着头皮上台不久,课堂呈现了一种神奇的状态:教学环节仿佛都像事先商定好一样,一环接着一环,流畅而富有诗意地伸展着、起伏着,《长相思》一课成了诗意语文的巅峰之作。
那是因为他为了《长相思》忘情地、疯狂地、全神贯注地投入备课,不断地想,不断地思考,一次又一次在头脑中模拟课堂现场,那些开始只出现在梦境里的东西逐渐清晰,最后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得到了神灵的帮助。
因为王淞舟,我喜欢上了《长相思》,因为《长相思》,我对纳兰性德很有兴趣。昨天第二次重听了杨雨教授《纳兰心事有谁知》,一口气把全集八节全部听完了。
我是人间惆怅客,是纳兰性德短暂一生的写照。他天赐富贵,满腹才气,生而多情,却为忧愁所伤。翩翩豪门佳公子本是文人,却成为千古一帝——康熙大帝身边的一等侍卫。那种高度紧张的心理压力,使心思细腻敏感的纳兰性德备感煎熬,侍卫是武职,与他的诗书才情格格不入。在大清帝国名利场中,纳兰性德是一个另类,他“孤芳致洁,昏波不染”。
纳兰一生用情极深,对生命中先后出现的三名女性倾尽了所有的爱,她们却又纷纷离他远去。给纳兰的只有彻骨之痛。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的心就像是一碗黄连熬成的苦汁,苦不堪言,并最终为情所累,生命在三十一岁这年戛然而止,犹如苍穹中划过的流星,短暂而震撼。
从纳兰性得再想到林黛玉 才华横溢,多愁敏感多疑也使她的生命在19岁时泪尽而逝。可见情绪是一个人寿命的试金石。为情所伤的纳兰的悼亡诗: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经过杨雨教授的一番解读,顿觉得凄苦冷雨,桶入心扉,读后不禁与之同悲。
读着这首词,另一首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苏轼一生历尽坎坷,但在大风大浪中却能放达自适。
苏轼面对最喜爱的妻子王弗的猝然离世,写下了最深情的悼亡词,但他豁达的心态使他虽念过往,但却昂扬向前,纵享人间酸甜苦辣安,六十六岁在古代可算高寿时去世。
性格决定命运,面对人生的种种挫折,无论态度怎样,感谢这两位才子,他们灿若星河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