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泄,是“人民的名义”最好的表达方式

两周了,大家也从《刺死辱母者》的愤怒之中抽离开来,山东聊城一案,经过南方周末记者(原告律师的朋友)报导以后,迅速掀起一片响应,杀声一片,威正八方。我等回忆左右,何时如此团结,竟有些欣慰感动。从《如果被侮辱的是你母亲,你会怎么办》到《辱母杀人案背后中国经济的冰与火》,从聚焦案件细节再到后方战场,继续蹭热,感觉这位少年的生死已无关系,他如果能促进法制的公义与公信,便是舍小我为大我了,圣战难免牺牲嘛。有些感慨,让我想起了那阵姚贝娜去世,在病房外从生守到死的的娱记们。

一个字——杀

民愤固然可喜,至少还有血性,如果所有人都事不关己,平淡处之,那这个社会也是被抛弃的了,每个人也都被唾弃的,不会存在安全感,只能蜷缩在精神世界的蛋壳里,一碰就碎。只听见出来喊骂的,还没听说打砸抢的嘛,这是不是说明大众都比较“纯良”。我本身也是秉着“杀归杀,法归法”的原则来看待这起案件的,可我最看不惯的是那群打着理性标语来秀逼格的大V们,讲人性前还得先讲道理,很烦。论理性机器最理性,不会出错,有严格的运算逻辑,可终究服务于人。这个时候情绪是王道,谁跟你摆事实讲道理,一周后,你们看谁还在闹呢,谁还在叫喊着打倒高利贷呢,没有了,销声匿迹,那些真正关注事态发展的人们总是默不出声的。情绪这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多时候历史也就是大伙一冲动造就了,有奇效,如果真的这样抵制韩货的话,保不齐会怎样,谈什么理性爱国,政策跟进,社会扶援,总比大地震带来的伤痛要小得多吧。

理性这东西始终徘徊在感性身后,作为底牌不离不弃的。我们仅仅是需要一个合理的排污口,不好意思,这事他们撞上了,我们过过嘴瘾倒是罪过了,网络好就好在这呀,肆意宣泄来自真实社会里的负情绪,发泄完了,回归正常,该干嘛干嘛。结果总有人叫喊什么说话要讲道理,要有证据,什么双方都有责任,怎么能一边倒呢?不好意思,我本就是看热闹呐喊跺脚的观众,跟着大部队,去撼动小部队的群众,你却从街道某处跑出来,拦着大部队的步伐,指引大家向右拐,去你大爷的,一脚就上去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螳臂当车、杯水车薪的道理,相信那些大V们都懂,所以凡事都有目的性,我们就是骂个娘,移个情,宣个泄,而他们呢?代表着中产阶级来秀智商优越?如今文青少了,公知多了,愤懑少了,犬儒多了,你们大可不必嘲笑着大众的无知与冲动,然后与自己的拥趸们尽情狂欢,那些过激的言语仅仅是言语而已,就像《十二公民》里,一句“我要杀了你”,真的就付诸行动了吗?犯罪的界定也是事后定性,没有前瞻性的,你们凭什么连大众宣泄的权力都要指手画脚,顺便贩卖着一些伪关怀真鸡汤的理论,看似情怀满满,实则成功学2.0版,自己也深陷其中“娱乐至死”,渐渐被拥趸们左右着价值观,自我消亡的道路上走远了。当为了理性而理性,为了与众不同而与众不同时,就已经病入膏肓了,跟《火花》里的师傅一样,“变质”了。

你可以说网络环境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给败坏的,不明真相,瞎带节奏,不负责任。我只想说,不好意思,我在虚拟的世界里只想奔放的浪一波,喊出生而为人的血性,然后回到现实里做个守法的好公民,而你们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昨天俺姪女給我發個信息說我83歲的老母親這幾天不大能吃東西,可能天氣太熱的緣故嚇的我驚出一身冷汗,今天趕忙回家,還...
    苏家私厨阅读 359评论 0 0
  • 联系两天收到两个bug,都是在构建字典是传入的对象为nil,导致的崩溃。如: 构建字典时一定要做nil检查,否则一...
    喜欢就可以阅读 231评论 0 0
  • 时间过去了51天,可以查看一下执行情况,顺便可以做一下修改。 1,品性:轻松,幽默,爱自己,爱生活,把妹;————...
    功昭阅读 512评论 0 0
  • 新加坡,这块期待培育出更多数学天才的沃土,也许已经发现了学习数学的奥秘。有一种名曰『有益性失败』(producti...
    Jodoo阅读 1,477评论 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