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带着孩子一起学习的三大思考工具

读《三大思考工具轻松解决各种问题》有感,这本书所介绍的“培养思考力的三大工具”,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博士所发明,最初是希望让教育工作者透过这套方法,培养孩童的“思考力”。此方法简单、好玩又易于实践,随着练习的积累,还会让人愈来愈爱上思考,而且大人小孩都适用。此书作为培养孩童思考力的书,适合大人陪同孩子一起阅读,家长可以作为引导者,与孩子一同提高思考力。

现代社会变化越来越快,你今天所学知识可能明天根本没有用;你今天所做明天被机器或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且许多问题不像在学校里考试一样都有一个标准答案,培养思考力就是让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思考力可以让人追溯事物、事件发生的本源,更深刻的理解它们,从而就可以控制事物、事件的发展,控制它们所带来的影响。

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要刻意去教,而应当给他们一种工具,让他们通过使用工具培养新的思维模式。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实践篇)》

本书所提供了三种思考力工具,分别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工具1.分支图:将杂乱无章的现实变得一目了然的整顿工具。

工具2.疑云图:将两难结构加以整理归纳,解决混乱问题的解决工具。

工具3.远大目标图:向幽暗前途说再见,找出目标实现途径的实现工具。

工具1.分支图

这三种思考工具的基础都是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时一定要检查好:叙述是否模糊暧昧、叙述是否真实、因果关系是否成立、有没有其它原因;或者问自己:能否清楚明确地传达给每个人?真是如此吗?A确实是引发B的原因吗?是否有其它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基本工具开始,逐步展开到如何应用分支图。

分支图的基础工具

如上图所示,分支图有三个构成元素:

“方框”、填入现象。用来标明原因或结果的内容。

“箭头”、用来表示原因与结果在逻辑上的相互关系。

“香蕉”、用来表示合并复数现象时,会产生下一个现象的状态。

利用分支图可以思考“为什么”、可以预测未来、可以避开危难,更可以进行推理分析。我主要讲利用分支图进行推理分析,作者给出了七个步骤,分别是:

步骤一  确认问题是什么

步骤二  确认原本的想法是什么

步骤三  确认自己做了什么事

步骤四  确认实际发生了什么事

步骤五  思考结果不如预期的原因是什么

步骤六  思考排除原因的解决方案

步骤七  思考解决方案会让情况产生什么样的改变

分支图的应用

你可以将要分析的问题放到对应的方框内,然后进行分析,书中一直用《兔子与螽斯》的故事来拆解问题,咱们不妨从读书未达到预期目标为例进行自我分析。

问题1:别人知识都变现了,自己怎么不能让所学知识产生效益?

问题2:也像别人一样通过知识变现,实现财富自由!

问题3:每天坚持读书,各种网课学习,微信公众号…

问题4:读过书只是读过而已!

问题5:原因是…

问题6:解决方案…

原因可能不止一个,只要找到所对应的解决方案就好。

工具2.疑云图

疑云图不像分支图那样追根溯源,解决多种问题;疑云图则主要是解决两难问题,如何在不迁就妥协、又能满足双方需求的一种工具。疑云图可归纳成以下五个简单的提问。

D:主张的行动是什么?

D':与D对立的行动是什么?

A:共同目标为何?

B:你想要利用D手段满足什么需求,来达到共同目标A?

C:你想要利用D'手段满足什么需求,来达到共同目标A?

检验疑云图是否完善如下图所示:

疑云图

利用疑云图进行思考时,要先找出先入为主的思考偏见,再以那个部分作为切入点,进而思考解决对立的办法。很像杨萃先老师在“职场36计”中解决争执的一个办法——画大圈,能不能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看待截然不同的两个观点、两件事或两种行为,有了大视野可能最初矛盾的行为能迎刃而解了。或者说也很像《关键对话》中实现共同理解和创造性协同,让双方从主观上积极达到共同目标。

例如,还是拿读书来说,每天枯坐书桌前,不如玩游戏及时享乐舒服,但是为了过幸福的生活,又不得不通过读书来积累自己的势能来面对未来的生活。根据疑云图设定出读书与玩游戏的共同目标是幸福地生活,那么能不能把自己的爱玩的游戏通过一些方式来赢得一部分收入呢!这岂不是就解决了两难问题了。

工具3.远大目标图

所谓远大目标,必须充满相当的野心而且无法轻易达成。而远大目标图,就是助人思考如何达到这种目标的工具。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步骤一:写下目标。

步骤二:思考妨碍目标达成的障碍是什么。

步骤三:利用举出的障碍来思考中继目标。

步骤四:思考什么样的行动能达成中继目标。

步骤五:思考中继目标的先后达成顺序。

远大目标图

远大目标图很接近《搞定Ⅰ 无压工作的艺术》中纵向管理项目的5个阶段:①定义目标和原则;②展望结果;③头脑风暴/集思广益;④组织整理;⑤明确下一步行动方案。再好的想法或目标,再详尽的计划要是不落实到行动上都是零。

还是以读书为例,一个不经常读书的你决定新的一年要读50本书,以此来设定你的远大目标图。障碍:没有时间,不知道读什么书,不会读;中间目标:找碎片时间,看自己需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上网找教读书的课程;行动:记录时间开销、知道自己一天的时间开销,上豆瓣、亚马逊看书评、选书,学习阅读技巧。再根据中间目标排好顺序。

我的收获

全书的立意就是教会孩子使用这三种工具来培养思考力,看似简单,但是做到不易。画图只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把焦点放到思考问题上。每个方框像是提供好的思考路径一样,刚开始需要一步步去引导着去做,慢慢地练习与训练,最后能做到不需要图,遇到不同的问题自动使用不同的思考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在豆瓣上看此书的评分并不高,可能能到豆瓣上写评论的人逻辑思维能力要强于普通人,更不用说孩子了。而我认为此书浅显易懂,很适合大人引导孩子进入逻辑思维的大门,同时也能锻炼自己逻辑思维的能力。


求学之路无坦途,问艺之道无捷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