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在一个不熟悉的朋友的怂恿下,我机缘巧合去上了几节业余空手道课。教练热爱这项运动,但在国内又很难找到同好,为了把空手道传播出去,他免费教学,只收取场地租赁费用。教练是外国人,师母是上海人,因为不是强制上课,所以场地费经常收不齐。教练和师母人很好,我帮忙在某网站发帖征学生,就这样我认识了王大宝,算是以兴趣为契机认识的。
在大城市,有点小爱好不奇怪,不像小城市,玩个游戏看个小说就会有无数人苦口婆心地告诉自己不要浪费时间和金钱。这里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而且不管他是否奇怪,别人都不会太放在心上,不然怎么显示出大城市人们的见多识广呢。一开始我就觉得王大宝是个奇怪的人,但我没表现出来。
王大宝,男,已婚配,头发时短时长,180+程序员,是个兴趣广泛之人,明明就是个敲代码的,却也写得一手装逼文,虽然我记不清到底写得怎么样了。每每提起编程与作家,总是想到王小波,刚好那厮也姓王,长得也很高,可能在某个恍惚间也觉得自己是王二转世了。他的朋友圈覆盖面广,奇奇怪怪的想法多如牛毛,听说最牛逼之时为了装逼狂瘦20斤…… 不管怎样,王大宝做起有些事来还是相当靠谱的,请参考狂瘦20斤这一条。装逼与逗逼,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更甚者出现了如何停止装逼这种问题,现代人可真逗呐,太容易把一个词儿当回事儿了,这么认真也是看醉了。
不过,正是因为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反倒让人感到有趣。王大宝的交友理论被我奉为经典,原话大意是,我交友只有三个准则,在专业里有突出表现的,有艺术鉴赏能力的,以及最后一条,有逗比潜质的,比如你就符合第三条。本想我还想反驳一下,可我竟然无言以对,因为我确实没法满足前面两条,只能将就套用第三条,否则连这朋友也交不上了。
王大宝其人,令我对生活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做过一些思考。比如最早从王大宝那里得知的一个名词,原子个人主义。通常,公共领域对私人意志存在的入侵与禁锢,人一旦有所作为就要为责任所累,必须活在众人的同情或仇恨的目光下,但个人意识存在突破公共樊笼的可能...... 最简单来说,社会舆论就是一种公共领域,但我们是否可以摆脱这个压力呢?
说实话,到现在我始终认为人如果不是强大到一定程度,是没法做到的,我已经不记得多久没有思考这么抽象的问题了。最初遇到王大宝,他是扎着小辫穿T恤的日系范儿的男青年,经过几年辗转,王大宝自然是也有追求过衬衫西装风衣,甚至阿拉伯造型。但又听说此人后来蓄起了长发,改签名为:不能随意拉扯,不要过多使用吹风机,清淡膳食,戒辛辣油腻。后来被老娘发现,又变成了飘逸的短发。
不过,就算再怎么强调,王大宝还是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儿,年纪跟我差不多,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了。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个悲伤的问题,同样25岁,为什么有的人已经小有成就,有的人还是一无所有?遇到高级黑了,我只能躲角落里去了。
王大宝也曾认真思考过创业的问题,他从游戏公司出来后想做一个本地的棋牌游戏。我听了他的阐述之后,他这是给自己画了一个大饼啊。市场是存在的,关键是忽略了竞争,高估了自己的执行力,低估了对手。以为一个程序员加一个美工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了,未免也太单纯。当时我没有给他泼冷水,一个在大公司打着一份普通工的我,有什么资格去批评人家的雄心壮志呢。据说王大宝当时完整的计划是辞职,北上旅行,创业。从上海一路到东北,我并没有问他这遭旅行收获了什么。听说旅行回来后,他就离开了上海,后来做了好一阵子才放弃。每个创业者都会经历的一段痛苦,他也经历过了。
离开上海后,王大宝开始回归家庭。他又重新开始在公司上班,内心的骄傲从未放下。有一段时间曾合计着做一个软件,被我逼着写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因为没有安排好各自的角色而难产。有时我觉得我们并没什么共同点,唯一相似的地方可能就是不甘平庸,拼命挣扎着想保持一种向上的状态。
我跟王大宝不属于会经常联系的朋友,偶尔想到什么问题需要咨询,就联络一下。偶尔发神经会说要做一个App,他来开发我来运营,但App已经难产了一个,还有一个待产中,希望这不是恶性循环的开端。我一向对写代码的同学抱有景仰之心,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就是人生啊!
珍惜这个朋友的另一个原因是发现周围有趣的人越来越少了,越来越浮躁,也许是因为我自己变得越来越无趣了,有多久没静下心来认真做一件事了?多少人已经丧失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不管是否创业,认真专业的人最可爱,光有逗比这个属性,没有前面两条,装逼起来总是显得没有格调,通常我们说的low逼,大概就是这样。听说最近王大宝又玩起了网球与潜水,据说之前玩棒球不成,太容易被伤害,而回血太慢。来,上文艺腔,有颗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的心,就是老天对他最大的恩赐吧。这样的人会孤独,却不寂寞。
一个App胎死腹中,还会有千千万万个App,这也许是一个玩心重的程序员需信奉的道理。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性,创业路上的孤魂野鬼太多,有一些人会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