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的一位老师,他说,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上课的时候还不能彻底领会他所说“浮躁”这个词的含义,直到在社会上混迹了一段时间。
浮躁!
用来形容当下的社会现状,再恰当不过。
白领沉不下心做事,学生沉不下心学习,商人沉不下心做产品。
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却也是一个最让人沉不下心的时代。人们总是不能专心致志的去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忽然就变成了“傻瓜”的代名词。
做事不一心一意,所以出现了“斜杠青年”。在那个年代,一生做一份工作,一做就是到退休。
爱情不一心一意,所以出现了“小三小四”。那个年代,爱情很慢,但一不小心就天荒地老了。
商人不一心一意,所以出现了“集团公司”。那个年代,多少百年老店,几代人只做一种产品。
提到“斜杠青年”,其实并不反对去做“斜杠青年”。但我没有想到是,竟然很多媒体和公众人物推崇大家去做“斜杠”。
不反对和推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不反对,是因为很多人光靠一份工资很难维持生活,多做几份职业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维持爱好。但,推崇,却是完全不同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去做斜杠青年,那么必然就不会“术业有专攻”,对于很多无关的行业,斜杠一下无伤大雅,但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业也斜杠一下,最后只会误人误己。
我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换工作很勤,他学的是文科专业,大学毕业时,因为自身专业去公司做个文员工资也不高,后来听说IT行业火热,就报了个培训班,1个月就出师了,应聘上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工资自然是比普通文员高些,但比起真正的IT人才那可是低的可怜。
按理来说,他努力进取或许能在这个行业做出点成绩,但是,因为他只是高强度的培训了一个月便上岗的,对于很多专业性的知识和工作做得非常不好,他自身又不勤学,而且还经常偷懒,在公司也一直就是无关轻重的存在着。
后来,听说设计行业工资高,又去学设计,还是那种高强度的培训一个月,但最后有类似专业性设计的工作交给他时,因为能力问题,也无法胜任。
再后来,他学过会计、考过建造师、开过店、投过资、当过中介、卖过产品,做的很多,但却没有一个职业是精通的。慢慢的,年纪也不小了,曾经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们早已月薪过万,而他却依然只是基本温饱。
如果,他曾经一心一意、脚踏实地的去做其中一件或者两件,就算不功成名就,也不至于会太差吧。
我问他,为什么要学IT,学设计,学会计……?
他每次都是给我举出几个例子,身边有谁谁谁轻轻松松就月薪过万,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但每当他重新选择一个行业的时候,我问为何?
他的回答却是“太累了”,“工资太低了”,“经常加班”,“这是一个项目,就我一个人没法做”……总有各种的不如意。
如果你做斜杠青年只是因为觉得别人做的那个行业和职业如何赚钱,如何轻松过万,那么我劝你不要做,因为你仅仅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
做斜杠青年不是不可以,只是做事情都是需要坚持和努力才能走到那个彼岸。
斜杠青年不是走捷径,如果你只是认为多做几份工作、多兼几份职位就可以得到更多,而不花心思和付出力气,那就是在用个人的臆想去揣测,以管窥天。
而造成这一切的背后,就是“浮躁”惹的祸。
正是因为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网络发达的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天都在接受着成千上万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在以极快的方式不断的更新。
每个人都想着跟上时代的脚步,所以在不断的接收信息,却忘了沉下心做事。
不仅是个人,就连企业也是如此。我不懂经济,不懂商业,但是我看到的是,如今的企业都叫集团公司,每个企业都是跨多领域的。如今想找到像老干妈那样十几年如一日的只做一个产品的企业已经不多了,我总是能在超市莫名的就发现,做粮油的企业,开始做日化了,做日化的企业开始做粮油了。
余清有个小小的毛病,买任何物品,都一定挑老品牌。就比如如果哪天联合利华出酸奶,我这还敢喝吗?真怕自己喝了以后嘴里吐泡泡,还好它一直是在做日化,暂时没看见出过什么其他的产品。
写这篇长篇大论,无非就是希望: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认认真真的做事,社会虽浮躁,可若你我心不能浮躁。
心静,自然……凉!
PS:有人跟我说,每次写这么长,没人会看,这是个网络时代,你的文章太长,别人读不完。
我的回答是,根据文章自身情况而定,该写长的时候长,该短的时候短。
读书本就是一件不易之事,真正的好书好文,不会有那种阅读的快感,有些甚至晦涩难懂,但却是精品,能带给人启发。而如今的网文,读着很舒服,有种莫名的快感,但读完以后呢?只不过是一些碎片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