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领悟到一点学习的窍门(但还没有实践),即当感觉学习一团乱麻,抓不到重点的时候,无论是学习一门技能,如写作、阅读,还是一门学科,甚至只是最近的新闻热点,不妨从人开始入手。
人当然是一个复杂的复合体,学习一个人,主要是指学习一个人的思想、行动、言论,归根到底,是学习他的经历。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但是不同中又会有相似性,也即,不同的人的思想、行动、言论一定会有渊源,这个渊源来自于对他影响最大的某个或某些人。渊源会有交集,这就会导致一部分人的经历会有相似性。比如同一个老师的学生,在学术观念上一定会有相似性,这也是为什么会产生学派的原因。
谈到共性,我想共性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也就是形成这个人思想的渊源,如他的老师,他最欣赏的人,他一直在学习的人;横向,也就是和他行动、言论有相似性的人,主要是指他的同辈、同时代的人,或者惺惺相惜的人。 所以说,学习一个人,就是以这个人为原点,再加上他的老师,甚至老师的老师,再加上他的朋友,从这些人身上找到共有的特性,包括思想、行动、言论。
以学习人为着手点,我们就可以较为从容地开始一次学习旅程。如果是学习写作,那么可以从人开始----找一个你最喜欢的作者,如果运气不错,那么你可以从网络上较为轻松地了解他的经历,或者,从他的文章中一定也可以看出来他较为崇敬的人。从他的经历中,找到对他影响最大的人,并找出共性来,看看是什么造就了他的文风。(在这里我们假定只有人对人产生影响,暂时忽略了一些特有的事件对人的影响----这其实是同等重要,只是不怎么便于在学习中去把握,所以暂不讨论。)
比如学习一门学科(以人文学科为主),还是从人出发,先找到一个此门学科中的大拿,了解他学术思想的渊源,了解他学术中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然后问自己,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论?他是继承发扬了谁的思想,还是反对了谁的思想,还是完全创新?如果是创新,是什么样的环境促使了他的创新?他的理论在现代是赞成的人多还是反对的人多?我应该学习到什么样的程度?
写到这里,其实根本没有拿出可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凭空瞎想而已。然而突然想起一句话,时势造英雄。在任何一个空间,一个时点,所有的发生的一切总要集结到人这一点上。因为人,才是一切思想、事件的载体,脱离了人而空谈学习,仿佛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是学海彼岸的灯塔,是前进的目的地。要是不知岸在何方,纵身一跃跳进学海中畅游固然很惬意,但是时间久了难免体力不支,进而产生迷茫、急躁或是倦怠。